中药调理养生咋成了害命之招

如果您同意文章观点,请您转发

上午的特需门诊,有一位病人早在7:24就已经挂了号,比一号、二号的病人还要早。但我呼叫他时,始终未见病人出现,甚至到我将上午的病人全部诊治完,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也未见病人露面。

我将电脑桌面切换到病人信息的按钮栏,查到病人留下的联系电话,迟疑着是否电话联系他。这时进来一对夫妻,我估摸着应该是这位病人了,果不其然。

只见那位男士身材显得壮实,但面色偏黄。他的爱人手里拿了一叠检查的报告单。

我仔细地一一看了,有上腹部及泌尿系的B超检查报告单、胃镜检查报告单,血和尿常规的化验单。

二项B超检查提示有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出现尿胆原、尿胆红素的明显异常。

按惯例,对病人发病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

病人近一周来出现明显的上腹部胀痛,感到胃口下降,不想吃食物,全身疲乏无力,小便颜色似红茶,没有畏寒发热,无呕吐。近两天自觉比前些日子好转,各种症状都减轻了。

对病人进行了体检检查,毫无疑问,病人的眼白已经发黄,舌苔又白又厚腻,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肝脾也无肿大。

显然,该病人得了“急性肝炎”。

他是一早就找了熟人医生,开了上述这些检查单,此外还有肝肾功能和肿瘤指标的化验单,只是后二项要到下午才能出报告。他一直焦急地等待其他的检查结果,拿到报告后才匆匆地赶到我的诊间。

病人得到了“急性肝炎”已基本明确,只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需要进一步了解。与病人进一步的沟通,得知病人在发病前服用了“中药”。

病人说自己最近一段时间里总感觉嘴巴腻嗒嗒的,舌苔很厚,认为有湿气,经他人介绍去了当地一家中医诊所,医生给他开了一方,七帖药。病人才吃了两帖,便出现上述症状。

我看了他吃的中药方子。

从药物组成看,此方针对的是阴寒内盛夹湿的病人,还不排除有阳痿的可能。医生的用方很难说符合哪个经方,像是麻黄附子汤合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附子肉桂都是温阳药,黄芪有补气利水的作用,桂枝温阳利水,麻黄性温有利水的功效,炙甘草有缓和药性的作用也可以补脾益气。但是方中附子(黑顺片)用量达到40克,常规的用量为3-15克,桂枝15克(常规的用量为3-10克)、肉桂10克(常规的用量为1-4.5克),药物剂量偏大,尤其是附子。

此外,方中桂枝与肉桂合用,桂枝与麻黄合用,是否合理也值得推敲。

从前后因果关系来分析,初步可以判定病人的肝脏损害与他服用的中药有关,他不喝酒,最近也没有使用过其他药物。但是,医疗也有可能存在意外。

首先,我尚未看到病人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其次,若肯定地说是药物引起的,将是病人与开方医生索赔的导火索。

下午,病人的肝肾功能报告单显示各项胆红素指标、肝酶指标明显增高,肾功能正常。急性肝脏损害明确。

从病人发病情况可以判定,它的急性肝炎是因为服用了中药引起。为了充分排除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我建议患者到肝病门诊进一步诊治。当天,病人住院。

中药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也有例外,特别是某些药物使用量过大时,常常存在风险。使用过程中,务必掌握合理的剂量,像附子之类有毒性的药物,还应该正确煎煮,应提前煎上一二个小时,使其毒性得到挥发,否则养生调理成了殆害性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xe/7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