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小儿肛门所排出的大便带血,不管是大便带血还是全为血便,都可称为便血。小儿便血主要是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可发生于小儿各年龄段,病因复杂,小儿消化道出血,结直肠息肉是最常见病因,其次是结肠炎,还有就是肛裂出血。
首先说说肛裂。肛裂这种情况多发生于2岁左右的婴幼儿。肛裂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的肛门有少量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感、哭闹不安、大便干硬等。
因肛裂引起便血的,主要是由于小儿的饮食结构出了问题,他们爱吃零食、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不爱喝水,家长如果听之任之,就会导致小儿的大便干燥,从而引起肛裂。小儿的肛裂一开始时还只是少量的出血,若不加以干预,创口愈合了又撑裂,就容易发展为陈旧性肛裂。一旦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就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因肛裂而引起便血,治疗方法很简单,一是在肛裂的部位涂抹药膏,二是引导小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排便,三是调整其饮食结构,强调均衡饮食。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具有滑肠效果的香蕉、多水分的梨和西瓜,都可以多吃。只要饮食调整了,经过一段时间后,肛裂的创口就会愈合,就不会发生便血了。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这种情况多见于3-6岁的小儿。直肠息肉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排便终了时出现少量鲜血,无疼痛,且不与粪便混杂在一起。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黏膜上,就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位置较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就像一个红色的“肉球”。息肉较大的,有时可引起肠套叠,以致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的症状。如果息肉继发感染的话可表现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
由于儿童型息肉临床表现不一定非常典型,而且大多数儿童都不会清楚确切地表述症状,因此仅靠临床症状来诊断还是较为困难的。如果孩子反复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经过多次抗炎等治疗后都没有好转,或者好转后又容易复发的话,那么,则应该要警惕儿童型肠息肉的发生,这个时候,建议最好去做个结肠镜检查,以便尽早诊断,一旦确诊,则应尽快治疗,以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排出的粪便呈赤豆汤、洗肉水样,有腥臭味,且伴有高热、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出现休克。血常规检查的细胞计数明显增多。
考虑是胃肠道黏膜炎症感染,建议及时通过抗感染,使用影响胃肠道黏膜的止泻药物综合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休息。必要的时候,医院化验便常规,注意细菌性痢疾的问题,及时住院治疗,可以考虑暂时禁食对身体恢复有一定的好处。
总之,宝宝便血,有可能是内科的疾病,也有可能是外科的疾病,它往往是一种疾病的危险信号,家长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现宝宝便血,医院寻找便血的具体原因。
另外建议:
1.让儿童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内容有涉及版权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为您的肛肠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原:阜医院)是一家医院,着重研究治疗各种疑难肛肠疾病,如高位复杂性肛瘘、嵌顿痔、复杂性混合痔、复杂性肛裂、重度直肠脱垂、小儿肛肠病、结直肠肿瘤等等,多项临床重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省级、市级多个荣誉奖项。医院设有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医工作室,年在全国肛肠大会上发布数据,我院五大优势病种为: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和直肠脱垂。医院十余年如一日,用精湛技术守护您的肛肠健康。
有以下问题都可以向我院咨询
无痛胃镜
无痛肠镜
胶囊内镜
口臭
胃痛
胃酸
胃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食道炎
胃溃疡
急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
各种痔疮
肛周脓肿
肛瘘
肛裂
直肠脱垂
肛门直肠狭窄
肛窦炎
肛周湿疹
小儿先天性肛门畸形
肠炎
结肠瘤
直肠癌
便秘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
结直肠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
肛乳头瘤
肛隐窝炎
藏毛窦
坏死性筋膜炎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