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在许多普通百姓的脑海里,贫血是血“少”,而高血压是血“多”了,它们是“我中无你,你中无我”的一对老冤家。其实,这种错误理解完全是对二者本身认识上的一种误区。
老王,血常规化验出来提示你有轻度贫血(Hbg/L),考虑头昏与此有关。
余医师,你弄错了吧?我一直有高血压,还吃着降压药的呢!怎么会有贫血呢?再帮我仔细看看……
呃,这个……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已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问答!今天,我觉得是该给大家讲讲贫血与高血压到底是什么关系的时候了。简单而言,这二者并无直接联系,它们甚至可以共存。
概念和诊断标准,完全不同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一般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都伴有红细胞数量和压积的减少。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克/升,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克/升,孕妇血红蛋白低于克/升。高血压(hypertension)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点,可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理损害。诊断标准:成人的收缩压等于或大于毫米汞柱,或舒张压等于或大于90毫米汞柱,二者居其一,即为高血压。检测手段,二者也不同在我们县一院,检查有无贫血一般需经历这么几步!A:先挂号(窗口或自助均可),让医生开具血常规检查单子,并付费(挂号收费处或诊间结算均可);B:前往二楼检验科让医生抽取外周静脉血(婴幼儿可采末梢血),再通过血液分析仪测得相应数值;c:大约半小时左右可拿到报告单(自助打印机或窗口均可打印),最后让医生分析研判。
当然,如果是住院,那就省去很多步骤,直接由护士抽完外周静脉血,护工送检验科,定期将报告单统一送回病房。
血压的测定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前者主要是经动脉(如上肢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其末端经换能器接监护仪,自动显示血压数值,所测血压比较准确可靠,是测量血压的“金标准”,能够及时动态反映患者血压变化。而后者则较为简便,在我们县一院的门诊大厅服务处及各诊间均可通过电子血压计直接检测读取数值。虽然直接法和间接法所测得的血压数据有一定的差距,但间接法测得的数据对评判患者病情并无明显影响,且间接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所以现在我们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间接测量血压法。
病因及发病机制,也各有不同贫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红细胞生成减少,丢失过多或破坏增加,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标准。如妊娠、生育、哺乳期的妇女和月经过多,处于婴儿期和青春期的小孩因生长过快,需求较多易致贫血。此外,有消化性溃疡等出血病史以及慢性肾炎、肝炎、恶性肿瘤的病人等也较容易出现贫血。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压缩泵,不断地有节律地把血液送到全身的动脉。血液在密闭的动脉管道系统中流动,对动脉管壁产生的压力叫血压。这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气体对轮胎壁产生压力一样。血压主要由循环血容量、心输出量等因素决定。值得一提的是,精神紧张、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均可出现一时性血压升高,饱餐后血压亦会有所升高,这都属正常生理反应,不能凭这些情况就诊断为高血压。但曾被确诊为高血压,经服降压药物后,即使血压已恢复正常,仍作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管理。
二者的关系其实存在多种组合两者同时存在多种组合不足为怪,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因此贫血病人应积极寻找病因和原发病。高血压亦有原发及继发之分。由于高血压和贫血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因此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是完全可能的。追问病史,老王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长期饮食不好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同时,由于年龄大,全身各处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因而易患高血压。再如,对于急性脾破裂伤者,往往是低血压和贫血同时存在,对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贫血患者也应定期监测血压,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积极治疗,防止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能出现的损害,这对中老年朋友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的老王,也许该明白了!贫血患者也会得高血压。
作者简介:余智,中共党员,住院医师,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工作,现负责各级科研课题2项,其中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1项,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