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张声生附属首都医院消化科主任。
导读胃是消化系统中最易受伤的器官。近年来,胃病发病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胃病。数据显示,19岁~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来源:生命时报(ID:LT)
作者:谭卓曌
亲友相聚,大吃大喝;早餐不吃,晚餐大补;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生活中,我们的胃常会遭遇“极端”待遇,导致急性肠胃炎、酒精中毒、胃出血等胃病接踵而来。
本文特邀消化科专家张声生,教你从细节入手,保护娇弱的胃。
11.2亿人被肠胃病困扰
胃位于人体左上腹区域,它就像一个布袋,能储藏和消化食物,弹性也很好。食物在胃的蠕动和消化酶的分解下,得到充分搅拌和混合,变成利于肠道消化和吸收的粥状混合物。
一般情况下,水只需要几分钟即可被排空,糖类约需2个小时,蛋白质和脂肪需要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我们的胃看似强大,能消化酸甜苦辣各种味道,软、硬各种食物,但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
我国是“胃病大国”,在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同时,我国胃癌的发病率目前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三位。
更为严峻的是,目前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占到全球新发病例总数的42%,居全球首位。
胃是消化系统中最易受伤的器官,胃病在生活中是种常见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胃胀、胃痛等不适。尤其是近年来,胃病发病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胃病。数据显示,19岁~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我国胃病发病还有自己的特点,呈现出三个趋势和规律。
一是患病年龄广。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患上胃病。年轻人以非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见,中老年人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等为主。
二是成为职业病。众多职业中,教师、记者、司机等职业是胃病的“重灾区”。
三是地域性明显。生活条件差的地区,饮食卫生状况相对落后,胃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26种“变形”侵蚀胃健康
胃是一个讲原则的器官,工作讲究“朝九晚五”和“规矩分明”,比如,进食得定时、定量、有顺序等。一旦节奏打乱,“变形”了,其功能受到影响,胃部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1、弹簧胃
“饿扁了”“吃撑了”是不少上班族的饮食常态,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进食规律,使胃该休息时没休息,该运动时不运动,而是像弹簧一样被不断“挤压”。
饿得太久,胃酸增多,会损害胃黏膜,导致胃糜烂甚至胃溃疡;吃得过饱,会加重胃负担,导致胃下垂,出现消化不良。
同时,“弹簧胃”的胃内感知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还没吃就感觉饱了,从而影响正常进食。
2、压力胃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容易触动消化系统的“神经”,渐渐招来胃病。在中青年群体中,因精神压力大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占绝大多数。
胃肠道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的情绪中,会引起神经调节紊乱,削弱胃粘膜保护屏障功能,造成胃功能受损,导致慢性胃病。
3、烟酒胃
聚餐时,少不了以酒助兴,但酒精中的乙醇却能对胃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久之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发生胃炎、胃出血。
尤其是原本就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更易因天寒、抵抗力下降、饮酒等原因导致胃病发作。
同时,烟草也是胃的一个劲敌。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其他化学物质,会刺激胃黏膜,使盐酸分泌增加,导致胃炎或溃疡的发生。
4、垃圾胃
大鱼大肉、油炸等高脂肪食物,会给我们的胃造成巨大的消化负担。瑞典一项研究显示,食用过多加工的肉类食品,例如咸肉、香肠、熏肉,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相比水果蔬菜而言,高脂食物更难消化。一旦消化不了,就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等情况。
5、熬夜胃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平均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这个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熬夜,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此外,有些熬夜的人还喜欢吃些宵夜,这些食物停滞在胃中,会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等。
6、药物胃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许多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和溃疡。
比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药物,如果不经医嘱长期大量使用,会对胃肠造成刺激、损伤,逐渐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
3学几招养出好胃
俗话说,胃病三分在治,七分靠养。“养胃”的关键在于日常生活细节。
规律饮食
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三餐定时、定量,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一般情况下,三餐最好在以下时间进行: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
外出就餐时,每次少盛一点,吃饭前喝杯水或是喝碗汤,都可避免吃撑。
搭配饮食
多吃蔬果、鱼肉,常喝牛奶,适量吃些粗粮;少吃腌制、烟熏和辛辣食物;戒烟限酒,不喝浓茶、咖啡。
适当运动
饭后立马坐着或躺下容易让胃酸逆流到食道,建议饭后站立或散步半小时左右,若有饱胀感,可在腹部顺时针按摩10~20圈。
心情愉悦
好心态不仅有助缓解焦虑的情绪,还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紧张就胃痛的原因,建议生活中保持开朗、乐观,不生闷气。
45个处方缓解胃不适
针对吃太饱、生闷气、吃太凉、饮酒多、吃太辣等常见原因导致的胃部不适,专家为你开出了五张处方。
吃太饱,喝陈皮山楂茶
取陈皮10克、炒山楂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陈皮和炒山楂都有消食化滞的作用,即使胃部没有不适,也可每天饮用,保证肠胃通畅。
生闷气时,喝“二花茶”
取合欢花6克、三七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合欢花和三七花都有解郁疏肝的作用,能缓解因焦虑、紧张所造成的胃部不适。
吃凉了,喝“苏白茶”
取苏叶5克、白豆蔻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苏叶有散寒温中、行气和胃的功能,白豆蔻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
饮酒过多,喝葛根花
取葛根花5克、陈皮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葛根花具有解酒的功效,陈皮能辅助理气消食。
吃辣前,喝酸奶
如果当天饮食太辣,记得饭后马上喝一杯酸奶,牛奶可以在胃里形成一层良好的保护膜,防止辣食直接接触胃壁,起到降低伤害的作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患有慢性胃病的老年人,在注意以上事项的基础上,还要特别留意胃部的保暖,以防腹部着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十胃九病,从胃炎到胃癌仅有四步!给胃病刹车,这8招最护胃
▲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本文指导专家之一。
导读从最开始的胃炎到最后的胃癌,就像是一个人正常走路,到出现交通事故的过程。不是所有走在路上的人都会出事,但只要走在路上,就都有出事的可能。人人都有概率,关键是要遵守交通规则!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
指导专家:
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李医院肝胆胰外科
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
医院副院长
李岩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于中麟首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医院消化科主任
李振华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博中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所谓“十胃九病”,说的是10个人里面9个都有胃病!
同时,中国也是胃癌的发病大国,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全球42%的胃癌发生在中国。胃癌成为国人癌症发病率前三甲的癌症!
不过,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为胃炎到最后发展成为胃癌,是一步一步的过程。
1从胃炎到胃癌有四步!
得胃癌就像出车祸,虽然几率不高,但人走在街上都有被车撞的可能,而开车在高速发生车祸的风险要更高。
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
胃癌
步步都有风险,就看你如何应对。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每一步是什么意思,给大家通俗地解释一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
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慢性胃病中有20%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会都变成胃癌。只是萎缩性胃炎变成胃癌几率,比一般人正常人高一点。如果治疗得当,采取的保护措施好,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是不会癌变的。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炎反复,胃粘膜修复再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也就是说还没到癌的那一步,但如果再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当然,不是所有肠上皮化生都会走到胃癌那一步,只是胃病到这一步,要更加小心呵护了,积极治疗,不再折腾自己的胃,是完全可以避免发展成胃癌的。同时,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
2别给胃病加速,胃最怕四个字
快
吃饭快,狼吞虎咽,食物咀嚼不细,会对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很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还会造成胃动力下降。久之会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的可能。
饱
长期饱食有使人体的免疫功能过早地衰弱或减退的可能性。长期饮食过量会使肠、胃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造成其功能失调,可能生病得癌。
烫
很多食管癌、胃癌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那些刚出锅的食物。当黏膜细胞出现病变后,有可能引起癌变。
郁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觉得委屈的时候,心里就“堵得慌”,不想吃饭。人在心情委屈时,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
3给胃病刹车,这8招最护胃
1、胃镜应该年年做
不管你是身体健康还是已经有胃部不适,胃镜检查应年年做。
近半数早期胃癌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胃疼、腹胀、不想吃东西等症状时,胃已经被癌细胞侵袭到中晚期了!
越是觉得自己身体好或是年轻的人,一旦发现患有胃癌,进展为中晚期的可能性非常大。
原因一个是觉得自己身体好,偶然出现胃部不适也不重视,扛着扛着就把一个早期能解决的病拖到晚期。
另一个是年轻人虽然体力好、代谢快、免疫力高,但能突破防线的肿瘤恶性程度也会更高、更为凶险。
2、除幽门螺杆菌
国际卫生组织认为幽门螺杆菌是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会让胃病久治不愈,胃炎反反复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39%的胃癌风险,可谓早癌的一级预防策略。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约为60%。所以胃病总不好的人,一定要查查幽门螺杆菌,看看是否需要杀菌!
检查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可以使用碳十三呼气试验的方法检查,消化内科即可完成。
3、养胃时刻表
对胃不好的人而言,生活有规律尤为重要,医生们总结了一个“养胃时刻表”:
4、吃大量新鲜果蔬
通过摄食大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C,已被多个国家写入癌症预防的膳食指南中。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高发区的居民膳食中普遍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阻断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亚硝基化合物合成,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主要有猕猴桃、橘子、西红柿、辣椒、青菜、苦瓜等。
5、这些食物少吃
1.腌制食品,包括盐渍的萝卜、肉类腌制品等。
2.烟熏和油煎食物,特别是肉类煎炸、熏烤的食物。
3.霉变食物。
3.高盐食物。食盐会损伤胃黏膜。
4.酒。
6、生吃大蒜
吃大蒜可能对胃癌有防护作用。经调查发现,我国胃癌低发区域山东苍山县的居民经常吃大蒜,年人均大蒜摄入量是胃癌高发地区山东临朐县的6倍。
大蒜防胃癌是因为大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大蒜素,它可降低体内致癌物形成,但是大蒜必须生吃才有预防的作用,熟吃或是腌制食用效果都不好。
7、控制体重也是防胃癌
控制体重,不仅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上有益,还对预防癌症,特别是胃癌有益。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来越多,胃的近端反反复复被反流上来的胃酸刺激,患癌的几率明显增加。
8、做个常常缅怀亲人的人
对于癌症来说,遗传因素就是众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缅怀逝去的亲人,一代、两代、三代,不仅是缅怀,还要关心他们有没有患过什么病,如有是有胃癌家族史的,要早期筛查。这样做,除了关心家人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自己和家人维护健康。
4最后想说的是:从胃炎到胃癌,就像走路闯红灯
从最开始的胃炎到最后的胃癌,就像是一个人正常走路,到出现交通事故的过程。不是所有走在路上的人都会出事,但只要走在路上,就都有出事的可能。人人都有概率,关键是要遵守交通规则!
那些有损健康的饮食习惯,就好比你不遵守交通规则,随便闯红灯和变道,这会大大加大出事故的可能。
记住:也许总闯红灯,但都没有遇到交通事故。但回头总结,遇到交通事故的,往往是闯红灯的!
从胃炎到胃癌,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生命时报、健康时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