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医院中医科及新时代

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三伏灸”活动调理大礼包

预约前30名,赠送:

“三伏天”调理大礼包一(价值元)

1.艾灸养生保健1次

2.耳穴压豆治疗2次/小儿挑疳积1次;

3.拔罐2次;

预约前31-名,赠送:

“三伏天”调理大礼包二(价值元)

1.颈肩疼痛治疗1次

2.耳穴压豆治疗/小儿挑疳积1次

3.拔罐1次

预约前-名,赠送:

“三伏天”调理大礼包三(价值元)

1.耳穴压豆治疗2次/小儿挑疳积1次

2.拔罐2次。

“三伏贴”“三伏灸”活动开展时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首伏贴:

7.16-7.25

中伏贴:

7.26-8.04

中伏加强贴:

8.05-8.14

末伏贴:

8.15-8.24

末伏加强贴:

8.25-9.03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时间、地点、咨询及预约方式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赣州市肿瘤门诊三楼中西医结合科诊室、

理疗室

易琰斐主任

贴敷时间:

周一至周五

贴敷地点:

医院门诊三楼

预约

易主任

王医生

肖医生

李医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本次“三伏灸”治疗有效期五个月(截止日期:11月30日)。调理大礼包有效期为:年08月30日至年11月30日共三个月。)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之时,根据我国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顺应四时特性得出的一种“内病外治”的疗法,秉承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三伏天“三伏贴”“三伏灸”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扶阳益气、温化寒湿痰浊、活血化瘀之功效,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中西医结合科开展的“三伏贴”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尤其针对肿瘤患者可提高其免疫力。

敷贴前:

1.饮食方面:最好不要吃太辣的“发物”,饮食尽量清淡些,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尤其是夏季人体易大量出汗,补充水分应及时。作息规律,不熬夜,不做“网虫”,少吸烟,少饮酒;

2.护肤方面: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敷贴穴位的地方,在夏季的夜晚或者外出时,做好防蚊防虫的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在敷贴前发现穴位处有伤口或者发烧头疼、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时,最好延迟第一帖的时间。“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敷贴时:

最好是穿着宽松,最好是穿舒适的纯棉衣物,最好是穿深色的衣服,以免药膏沾染到衣服上面,难以清洗。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自己对胶布是否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人,也可事先和医生沟通,他们会根据情况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让您感觉舒服些;或者选医院贴敷,不要赶在天气最热的时候。

贴敷后:

敷贴的时间最好是遵照医嘱,切不可有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的想法;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其他问题:

1.“冬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容易疲劳等。

2.三伏贴贴敷后,多数患者穴位部位会出现发麻、刺痛、温热、瘙痒等感觉,这种现象属药物的正常反应。

3.“三伏”治疗后,还需要进行“三九”治疗吗?“三九天”贴药是“三伏天”贴药的补充,前者是冬病冬防,重在养阴,后者是冬病夏治,重在养阳。阴阳并调,更可提高机体素质与抵抗能力。夏贴“三伏”,冬补“三九”,相互配合疗效更加明显。所以,建议贴三伏、三九都要贴

“三伏贴”治疗范围有哪些?

(1)各种恶性肿瘤导致免疫力低下、需提高免疫功能者。

(2)呼吸系统疾病

以咳嗽、哮喘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脾胃虚寒疾病。

(4)妇产科疾病

产后康复、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流产、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各种妇科炎症等。

(5)疼痛证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劳损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老寒腿,素体阳虚畏寒等虚寒型体制人群。

(6)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

(7)亚健康人群

易疲劳、易感冒、失眠、食欲不佳等。

(8)小儿哮喘、体虚易感,厌食疳积,脾胃虚弱,遗尿,发育不良。

“三伏灸”可以调理和治疗哪些身体疾病?

(1)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小叶增、产后腰痛等;

(2)骨关节问题: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等;

(3)胃肠问题:胃寒、胃痛、胃炎、肠炎腹泻、结肠炎、腹部凉怕冷等;呼吸系统问题: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

(4)体质弱问题:面色晦暗、体弱怕冷、失眠多梦、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等。

来源:中医科

审核:易琰斐

编辑/排版:蓝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xe/8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