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
每年的体检之后,总有不少人问各种健康指标的,现小编汇总结了以下几个指标仅供参考,具体对疾病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由医生综合分析考虑。
1
肿瘤指标
1、甲胎蛋白(AFP)AFP是胎儿时期血精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在胎儿的肝细胞内合成,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增了合成的能力,血清中含量极微,但在肝细胞功能发生异常,特别在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时,血清中又可出现AFP,所以临床上常常借助于AFP的检查作为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
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肝癌病人的肝细胞恢复合成AFP的能力,血中的AFP比正常人明显升高10倍至数万倍。一般认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应大于μg/L,但AFP持续升高在μg/L以上达8周时,要考虑原发性肝癌并有手术适应症。原发性肝癌者中有20-30%的低水平AFP〈30μg/L的病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变患者AFP增高,一般不超过μg/L。普通肝炎AFP增高的时期不长,如转氨酶(ALT)恢复正常随着肝细胞的修复,AFP逐渐减少到正常水平。(3)其他:先天性总胆管闭锁,开放性骨脊裂的胎儿,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疾病AFP有所增高。(4)正常孕妇在妊娠3-5个月时AFP达最高峰(一般不超过μg/L),以后逐步下降,到胎儿出生后恢复正常。
2、癌胚抗原(CEA)CEA是首先在结肠癌病人的血清中发现的一种球蛋白,在胎儿3-6个月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所以称作癌胚抗原。
临床意义:(1)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2)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3)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以后,在1-3周内血中CEA可下降到正常水平。如手术切除不完全,术后CEA还持续阳性,说明病人预后较差或癌肿发生了转移,或者有复发的可能。(4)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μg/L。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临床意义:前列腺癌者血中PSA显著升高,PSA的均值与临床分期成比例且有学者认为与肿瘤体积成比例。血清PSA水平可以观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前列腺根除术后,如无残留的前列腺组织,就不会再有PSA释放入血。因PSA在血清中的半衰期为2.2天,所以术后血中PSA水平就会降到测定低限以下,因此,PSA是了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是否仍存在病变或复发的一种敏感标志物。Buamah氏等比较了PSA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在非转移前列腺癌,前者阳性率达70%,而后者仅为30%;在转移性前列腺癌,前者灵敏度为%,而后者仅62%,PSA显然比PAP更灵敏。
目前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的手段多为指诊、B超和PAP测定,灵敏度较低。而PSA为该病的早期诊断、病理分期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新的手段,是一种特异、灵敏的肿瘤标志物。前列腺肥大者血中PSA可升高但幅度有限。
4、CA
是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胃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又称胃肠癌相关抗原。胚胎期间胎儿的胰腺,胆囊,肝,肠等组织也存在这种抗原,但正常人体组织中含量很微。
临床意义: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是胰腺癌,胆囊癌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明显升高。目前,认为检测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价值。1.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时,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胰腺癌晚期病人,血清CA19-9浓度可达40万U/ml,阳性率约为74.9%,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但早期诊断价值不大。2.胃癌阳性率约为50%,结肠癌阳性率约为60%,肝癌的阳性率约为64.6%。3.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注意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5、CAl25
CA升高主要用于卵巢癌的检测,对卵巢上皮性癌的阳性率大于80%。其升高还见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等。其他非妇科的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的阳性率约为22%。某些非恶性肿瘤也可见CAl25高于正常,如女性盆腔炎、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等。故CAl25检查对大部分患者不能作为直接诊断依据,但其浓度可用于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CAl25水平下降表明预后良好,若肿瘤复发,CAl25的升高要早于其他临床指征。
6、CAl53CAl53又被称为乳腺癌抗原,用CAl5—3诊断乳腺癌,阳性率为30%左右,有转移灶的乳腺癌阳性率可达63%以上。其他肿瘤的阳性率为胰腺癌20%,大肠癌16%,胃癌10%,但早期乳腺癌和非恶性乳腺肿瘤的阳性率较低。
7、CF21-1
CF21-1为细胞角蛋白19片段,是非小细胞性肺癌等肿瘤诊断指标。CF21-1对鳞癌敏感性76.5%,腺癌47.8%、小细胞肺癌(SCLC)42.1%。在肺鳞癌:I、II、III、VI期分别为60%、88.8%、80%和%。在恶性胸水和间皮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高。
8、糖类抗原72-4(CA72-4)
CA72-4(胃癌抗原)是检测胃癌和各种消化道癌症的化验标志,是一个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主要见于胃肠道、卵巢肿瘤,对胃癌、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敏感度较高,对胆道系统肿瘤、结直肠癌、胰腺癌等亦有一定的敏感性。
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临床意义:
(1)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血清NSE明显增高,其诊断灵敏度达80%,特异性达80%~90%,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并无明显增高,故可作为SCLC与NSCLC的鉴别诊断。血清NSE水平与SCLC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因此,血清NSE检测对SCLC的监测病情、疗效评价及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神经母细胞瘤时,NSE阳性率可达96%~%,其测定值明显增高,血清NSE水平与病期及预后相关。测定血清NSE对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3)血清NSE增高还可见于少数NSCLC、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转移性精原细胞癌、黑色素瘤、胰腺内分泌瘤等。
2
肝功能指标
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r-谷氨酰转肽酶等。
1、谷丙转氨酶(ALT)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谷草转氨酶(AST)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ALP经由胆道排出。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谷氨酰转移酶(r-GT)健康人血清中-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r-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G为1.5-2.5:1。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血清总胆红质(TB)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7、总胆固醇(Ch)及胆固醇酯(cbE)可了解肝病时脂质代谢障碍情况,阻塞性黄疸时Ch可增加,脂肪肝时也可能增加,如严重肝脏损害,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可下降。
3
肾功能指标
肾功能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
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1、血尿素氮(BUN)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Scr)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血尿酸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4、尿肌酐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5、尿蛋白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4
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以下几项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a.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万/μL,女性为~万/μL,新生儿为~万/μ。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b.血红蛋白(HGB):正常男性为~g/L,女性为~g/L,新生儿-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2、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3、血小板(PLT)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5
碳14C尿素呼气试验
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快速、简捷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另外一种检测方法,是通过胃镜取胃部活检组织来监测有无幽门螺杆菌。
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起溃疡与胃病复发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如监测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治疗方案中就要应用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这样对根治溃疡病、治疗胃炎与防止胃病复发更为有利。
亲!你看懂了吗?工会供稿
技术支持:尖端科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