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
经常能听到有些克制的姑娘说
“不能再吃了,不然胃要被撑大了!”
很多人都认为胃就像一个劣质气球
经常往大了吹,就会越来越松
甚至有爆掉的危险
而如果总是不去吹它
橡胶会老化,胃也会渐渐萎缩
那么
我们的胃真的和气球一样脆弱吗?
首先,胃不会越饿越小!
我们的胃是个具有超强伸缩弹性的「袋子」,呈现出可爱的英文字母「J」的形态。
一个人饿着肚子时和吃饱时,胃囊的大小有所不同,这很正常,但「胃容量」本身是不变的。
我们把普通成年人正常吃饱饭后的胃囊大小(注意是正常吃饱,而不是撑到扶墙而出),理解为通常的「胃容量」。
一般而言
人在完全空腹的时候,胃大约有毫升;
正常吃饱饭之后,可以达到~毫升。
也就是说
人在空腹和正常吃饱饭这两种情况下
胃囊的大小差异可以高达16倍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感觉吃得少了,胃就会缩小了呢?
其实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多种因素导致的。
有时候,当每顿饭都越吃越少,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成了习惯之后,就很容易产生错觉:是我的胃小了,所以我吃不下了。
这就好比得了重感冒之后一下子就没胃口了一样,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不能说,你得了重感冒,于是你的胃容量就缩小了。
其次,胃也不会越撑越大!
做胃部手术是要求空腹的,所以是最佳的观察胃大小的时机。
这个时候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
就算不同人的身高有挺大差异,胃的大小真的没差太多,男人的胃和女人的胃也没差太多。
比如,咱们中国人属于东亚黄种人,男人的胃一般是毫升,女人的胃是毫升左右。
虽然知道了这不会改变胃的大小
但是
你可能又要问——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能吃?
我们会看到一些人非常的能吃,那么成年人的胃部都是差不多大的,为什么一些人格外的能吃呢?
首先可能是因为一些人的胃部天生弹性就比较大,在极限的时候胃部容量可以达到毫升,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人体内代谢的速度比较快或者是血糖比较低,所以就比较容易饿。这时候大脑就会发出指令,催促人们去进行进食。
还有一部分人,之所以能吃,完全是因为嘴馋,就是吃饱之后还能再吃两口的状态。这和胃部的容量没什么关系,主要和食欲有关系。虽然说,吃的很多,不会把胃部撑大,但是却容易导致肥胖。
长期吃撑或饥饿会改变胃容量吗?
我们的胃是一个肌性器官,意思就是它是由肌肉构成的一个房子,而且是好几层肌肉。
胃壁最内层是各种胃腺体细胞,能够分泌胃酸、蛋白酶原及一些胃肠激素。胃壁里的几层平滑肌之间存在肌间神经丛,一直在周期性地进行发放电冲动,维持胃壁的收缩,使胃在平时就处于一种轻度收缩的状态。胃在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容量约为50mL,在高度充盈时呈球囊状,容量可达2L。
胃从上到下分幽门部、胃窦部、胃体部、贲门部、胃底部,但其实我们进食的时候,即使吃再多的食物,大多也只是局限在胃窦部和胃体下部,其他部分是没有食物的,主要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当我们进食的时候,胃会出现容受性舒张,就是胃的容积变大,为容纳食物做好准备,同时胃内腺体分泌增加,排空延迟,蠕动增强,为的就是让食物在胃内充分和胃液混合,将食物形成食糜,一定程度上消化蛋白质,为下一步在肠道的吸收做好准备。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短,而含蛋白质和脂肪多的食物停留较长,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时间为4小时~5小时。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三餐的间隔。
当食物排空后,胃又恢复了原来的形态,胃壁内的肌间神经丛不断的发放基础性的电冲动,维持胃处于一个轻微收缩的状态。
所以不管是经常吃撑或者饥饿,都不存在将胃容量撑大或者缩小的问题,因为胃的形态根据有没有食物,有多少食物,本来就是不同的,我们的胃具有非常良好的伸缩能力。
经常吃撑或饥饿很伤胃
即使无论吃撑或者饥饿,胃容量既不会被撑大,也不会饿到萎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自己的饮食,想吃就吃,想饿就饿。
相对胃本身的形态,我们更应该 我们的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一个主要刺激就是食物,长期饥饿,缺乏食物的刺激,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同时粘膜腺体由于失用,可能出现萎缩的情况。
同时长期饥饿,由于缺乏食物的刺激,胆汁长期滞留胆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时间长了容易引发胆结石。
长期吃撑的时候,会明显影响胃的排空功能,出现腹胀,长此以往,导致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
另外,如果一次性吃得太撑,还有可能出现呕吐、急性胃扩张甚至胃穿孔等问题,想象一下气球被吹到极限后的场景,就知道后果有多可怕了吧!
总之
我们的胃并不会因为多吃或饥饿
而导致容量的改变
但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长期吃撑或饥饿
保持规律的三餐
你对胃好,胃才对你好
(本文资料来源:医院、未来之花、网络)
编辑:胡桢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