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
都说“酒后不吃药,吃药不喝酒”,但经常有人不当回事。
上个月一同事感冒吃药后参加了一个饭局,喝了点酒,结果当晚半夜就感到身体极度不适,胸闷气短。被医院抢救了一个晚上,终于从死神怀里把他拉了回来。说起此事,这个同事便后怕不已,自此以后彻底戒酒了。
严格意义上讲,只要是吃了药,就不再适宜饮酒了。不管是红酒啤酒还是白酒,只要吃了药,在停药的一到两天内也是不适宜喝酒的。
其中有几大类药物对酒精的反应特别致命的,服用了这几类药物再饮酒的话,就会引发一系列医学上称为双硫仑反应的极度不适,进而危及生命。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吃药后喝酒引起的反应称之为双硫仑反应。双硫仑本身是是一种戒酒药物,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
许多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第一类
头孢类+酒=毒药
在吃过头孢类的药物,或是打了头孢类的消炎针之后,再喝酒,就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它又称为戒酒硫样反应,主要是因为口服头孢类药物后食用酒精,导致体内乙醛积蓄产生的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本身就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有可能严重到造成呼吸抑制、心力衰竭乃至死亡。
那么,饮酒和吃药,到底间隔多久才是安全的呢?
一项调查分析显示:饮酒后5天之内的人,吃头孢类抗生素都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喝酒6天以后,再服药,是安全的。
第二类
安眠药+酒=一条人命
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利眠宁这些大脑抑制剂,在乙醇的作用下,会被人体加速吸收,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高。
饮酒后,酒精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加上这些大脑抑制剂,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可使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
据说,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死于酒后服用安眠药。
安眠药(舒乐安定或安必恩)如果与酒精合用会造成危险后果,因为酒精会加重安眠药的镇静效果,对大脑活动有抑制作用,会引起严重的困倦和眩晕。如果服用者在活动状态下,还会增加跌倒、受伤和出车祸的风险。
服用安眠药的同时大量饮酒会让血压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并导致呼吸困难。
第三类
止痛药+酒=消化道出血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这类药本身有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第四类
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酒有很多种,如果服此类药后喝的是葡萄酒,则容易出事。
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包括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这些降压药,如果饮酒,可能引起血管舒张,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皆因葡萄酒含有的酪胺,若大量积蓄,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脑溢血。
正常饮用时,其中的酪胺可被人体自然破坏,但若服下此类药后,人体却无法成功破坏酪胺,难免就容易出事了,后果还相当严重。
第五类
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糖尿病人也要格外注意了,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空腹饮酒的话,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如果患者刚服完降糖药,血糖已降到标准值,这时酒精使胰岛素增加分泌,势必会引起低血糖。尤其在服用格列苯脲或注射胰岛素后饮酒,出现低血糖的几率更高。
另外,像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如果与酒精混用可能会出现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它会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即乳酸在血液中堆积起来,导致恶心、无力等症状。
再者,长期喝酒在引起肝损害的同时,还会增加酮症发生的概率。因为酒精会对抗身体的胰岛素,抑制肝脏的糖代谢。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大量饮酒,有可能会诱发酮症。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症状表现为心慌、出汗、疲乏无力,甚至烦躁、意识混乱、多语。这些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这导致了即使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患者往往浑然不觉,最终发生低血糖性休克。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第六类
抗抑郁药+酒=加重病情、血压上升
抗抑郁药和饮酒都会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节奏,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削弱警觉性。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困倦,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甚至还会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
对于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抑郁症患者来说,酒精还会与这类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使得血压上升,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医生会建议这类患者完全避免饮酒。
而对于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如舍曲林、百忧解和帕罗西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虽然还没有充足证据证明药品会与酒精发生不利反应,但由于酒精会使患者头晕、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还是建议最好不要饮酒。
第七类
治疗关节炎类药物+酒=胃溃疡、肝损伤
如西乐葆、萘普生、扶他林等。上述药物与酒精混合服用时会引起溃疡、胃出血、肝损伤等副作用。服用西乐葆,就不能喝酒,特别是药物已经引起更高的心血管副作用的风险,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而酒精会增加这种风险。
生活美好
千万不要拿生命开玩笑!
转自:人民日报
禁毒小知识告诉你吸毒是什么感受真心碰不起摘要:春节将至,假期里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参加同学聚会、朋友聚会的几率大大增加,毒品也容易乘机潜入他们的生活。戒毒所里有不少戒毒学员都是在春节聚会时沾染上这个恶魔。
目前,冰毒等合成苯丙胺类毒品受吸毒者青睐。尤其是冰毒,虽然问世较晚,但由于见效快、药效时间长,蔓延极快。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相比价格便宜,更容易获得快感,也不是每天都必须吸食。二是合成毒品以烫吸为主,不必购买注射用的针具,比较隐蔽。三是吸食合成毒品后出现的戒断症状以失眠、嗜睡、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为主,不会像传统毒品那样出现严重的躯体戒断症状,让人们轻视了合成毒品的危害。其实,合成毒品危害性更大。虽然吸毒者初次接触苯丙胺类毒品后往往会体验到欣快感、精力旺盛,饥饿感及疲劳感减轻等,但药量继续增加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并出现幻觉、偏执观念或妄想。在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吸毒者常常会出现过激行为,导致伤人、自伤、自杀行为。
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除;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不逃避现实、不回避困难,更不能用毒品来麻醉自己;当别人用毒品来引诱、安慰自己时,一定要坚决拒绝。
广大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参加聚会,出入KTV、酒吧等地方后,出现嗜睡、极度兴奋、自语自笑,甚至出现幻觉和妄想等情况,就应当考虑其是否吸食了新型毒品,及时带孩子进行检查。
合成毒品蔓延快
毒品通常被分为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传统毒品是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杜冷丁、古柯、可卡因等;新型毒品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常被人们称为“实验室毒品”“俱乐部毒品”。目前,合成毒品受到吸毒者的“青睐”,尤其是冰毒,虽然问世较晚,但由于见效快,药效时间长,所以蔓延极快,有“毒海新魔王”之称。吸毒者初次使用冰毒后虽然会体验到快感,但药量继续增加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并出现幻觉、偏执观念或妄想。在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吸毒者常常会出现过激行为,导致伤人、自伤、自杀行为。需要 接触毒品六原因
目前,吸毒者接触毒品的原因主要有六种类型。第一类是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这一类受危害最大的当数未成年人;第二类是思想空虚,寻找刺激,此种情形经常发生在无业人员身上;第三类是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这类人群往往学历较高、身份较高;第四类是不知情被欺骗、被引诱吸毒,此类受害人往往一开始贪图便宜,初次被请吸食毒品后染上毒瘾,春节期间就非常容易发生此类情况;第五类是亲友间的相互影响,家庭成员中有人吸毒,因为不能制止,结果带动家庭成员吸食毒品;第六类是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以解脱苦恼。
青少年牢记四知道
对于毒品的危害,青少年一定要牢记“四知道”: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除;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是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春节期间聚会时,要知道不接受陌生人的饮料和烟,发现有人吸食毒品,应立即找借口离开并报警。
在此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参加聚会后突然间出现睡眠失调(嗜睡或失眠)、过度兴奋、出现幻觉、运动功能障碍、抑郁以及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时,应当考虑孩子是否吸食了合成毒品,要立即带孩子去就医。
—————————————————
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