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营养治疗原则是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关键方法。根据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溃疡、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急性肾炎、糖尿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疾病的基本需要总结的这十一个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分6个部分交流,今天谈谈急性胃炎急性发作期消化溃疡的临床症状和营养原则。
目录
1高血压,冠心病4.肝硬化,急性胰腺炎2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5急性肾炎3胆囊炎胆石症6糖尿病、肿瘤一.急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和营养治疗原则
(一)不同类型急性胃炎的症状
1、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是由化学、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细菌毒素等引起。
通过进食不洁食物,刺激的食物或药物可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损害。
急性胃炎的症状发病急骤,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后发病。
急性胃炎多会出现上腹部疼痛。
性质呈隐痛或剧痛,多伴有恶心,呕吐物为食物和大量胃液,常伴有腹泻,严重者有发热、失水、酸中毒(酸中毒: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
甚至引起休克等,体检可发现上腹或脐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病程短,数日内可好转自愈。
2、急性化脓性胃炎
急性化脓性胃炎是胃壁细菌传染引起的化脓性病变。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呼吸道传染或其他传染、胃溃疡、胃息肉摘除以及胃手术为其诱因。
本病起病急骤,临床首要表现高热、上腹部剧痛、恶心、吐逆,偶有脓性吐逆物。本病一旦确诊,应马上给予手术,并用大剂量抗生素防止感染扩散,矫正休克、保护水、电解质均衡。
3、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
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多发性胃粘膜糜烂和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炎。病因尚未十分明确,可见于危重的疾病如严重创伤、败血症、大手术严重烧伤、休克,脑出血和多种应激状态等均可诱发本病。本病常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多有呕血及黑便。出血量一般不太大,常呈间歇性,可自愈,诊断主要依靠病史。
4、急性腐蚀性胃炎
急性腐蚀性胃炎可由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剂所引起。轻者表现为粘膜出血,水肿和粘液增多。严重者可发生糜烂、溃疡、坏死,甚至穿孔。
(二)急性胃炎的营养治疗原则
1.去除一切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
2腹痛和呕吐剧烈者暂禁食,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①合理补充营养
②重视微量营养素
③补足饮水量
二、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营养治疗原则
(一)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二)慢性胃炎的营养治疗原则
1.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
2.适宜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3.精制,少膳食纤维
4.维生素和矿物质:VCVBFeB
5.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
胃酸少:浓汤;
胃酸多:煮过的鱼虾,鸡肉,瘦肉,豆浆,带碱的馒头
6.祛除病因:
戒烟戒酒戒浓茶
7.烹调宜采用蒸煮烩焖炖汆,使食物细软
8.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营养治疗原则(一)消化溃疡的临床表现
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消化性溃疡上腹部疼痛症状
部位
(1)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2)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在上腹正中或偏右。
2.性质
可表现为隐痛、胀痛、钝痛、饥饿样痛或烧灼样痛。
3.范围手掌大小。
4.疼痛具有节律性
(1)胃溃疡疼痛:常在进餐后0.5~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
(2)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进餐后3~4小时出现,为饥饿痛、空腹痛或夜间痛。
5.其他胃肠道症状可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6.全身症状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失眠、多汗等,也可表现为营养不良的症状,如消瘦、贫血等。
7.体征
①.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
②.发作时于上腹部有固定压痛点。
8.并发症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穿孔:最常见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梗阻: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
癌变: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尤其是45岁以上的病人。
(二)消化性溃疡的营养治疗原则
溃疡病急性发作或出血停止12~24h,给予全流质6--7餐7--10天;少渣半流质,5--6次;恢复期,软易消化食物,3餐+2点“胃病五次饭”。愈合后三餐:
1.营养全面合理:足够能量,适宜蛋白
2.酌情补充维生素
3.补充适宜矿物质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掌握科学烹调
参考资料营养学,医学相关资料。
如果该文章对您及您身边的亲朋好友有帮助,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