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幽幽滴咱说说幽门螺杆菌
本期嘉宾
刘正新
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安杨:人是怎么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刘正新:基本上是吃进去的,比方说手被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粪便污染了,或者是接触到有感染的病人,他的唾液、分泌物,粪便等都可能都会出现有幽门螺杆菌的情况。但是否能够感染还跟个人的体质和抵抗力有关系。有的人感染之后治疗可能会再感染,有的人虽然是接触了,但是也不感染。
安杨:发现幽门螺杆菌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吧?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发现它的医学意义在哪里?刘正新:年,澳大利亚的两位医学家,研究胃炎和溃疡病到底有没有微生物的侵袭,溃疡病到底是化学性的炎症侵袭黏膜引起的破损,还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当时有很多人也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反复地去找。有一次休假,他们没有把培养皿及时扔掉,七天休假回来一看,真长出细菌来了。这个细菌就是幽门螺杆菌。科学家在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以后,自己吃了这个细菌,出现一些消化系统的急性炎症的症状,包括胃疼、恶心,不爱吃饭等等,做了胃镜的检查,的确得了急性胃炎,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验,证明了幽门螺杆菌的确存在,而且致病。这个事情偶然中有必然,体现了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敢于迈出这一步,真的是让我们大家很佩服。当时咱们国家也有人做。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北医三院一个老专家做了一部分科学研究的工作,用利特灵来治疗溃疡病,是有效的,当时有文献发表,但利特灵究竟为什么会治疗溃疡病?可惜最后的研究差了一点,我们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安杨:幽门螺杆菌主要导致哪些疾病?刘正新:关系密切的就是消化性溃疡,比如说十二指肠溃疡。我们调查,假如没有吃过抗菌素,80%、90%,甚至%的人都能够查出有幽门螺杆菌。胃溃疡相对来说可能少十个百分点,也都有幽门螺杆菌,所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于消化性溃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致病因素。所以在临床上如果诊断这个病人是消化性溃疡,同时又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么要想办法把细菌杀灭。杀灭细菌的意义在于哪儿呢?第一,能去除病因。第二,可以让溃疡病的复发减少。溃疡病,一百个人中五十个人会复发,现在如果杀了细菌,可能就让复发比例降到了5%,这个是非常大的进步。
幽门螺杆菌除了跟溃疡病关系密切以外,还有几种病,一个是胃黏膜的急性炎症,这部分病人,会有腹痛,不爱吃东西,稍微有点恶心、乏力。还有一种,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跟胃肿瘤有关系。M淋巴瘤的病人在杀灭幽门螺杆菌以后,可以完全治好,在我手上也有这样的病人,现在随访这个病人已经是三年多的时间,基本上在一个很好的状态,没有复发。
安杨:这是一种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刘正新:恶性肿瘤,但是它不像说我们一般说的那么厉害。比较幸运在哪儿呢?很多恶性肿瘤是跟感染有关系的,这个就是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我们找到了原因,这个很幸运。
安杨:幽门螺杆菌的诊断的标准是什么?它数值的高低有什么意义?刘正新:主要有两个大类的手段,第一个是有创伤性的,必须得把胃黏膜勾出一小块来,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快速又最廉价,尿素酶实验;
还有一种,是无创伤的,包括吹气,有碳十三,碳十四。碳十三相对没有放射性,对人体伤害要小,但是贵;碳十四便宜,但有放射性,处理起来也比较难,所以我们现在一般就是用碳十三。
还有查血,但是查抗体阳性,只能说明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是不能说明你现在有幽门螺杆菌。所以,我们临床不能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个证据,它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
还可以查大便,查粪便里的幽门螺杆菌,这个也可以诊断现在是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是,在北医院太少了。
我们比较普遍的有创的主要就是尿素酶实验,无创的就是碳十三。
安杨:体检查血,单子上有幽门螺杆菌挺多的,其实它可能只是代表说你曾经感染过,未必有诊断意义?刘正新:所以要是拿到报告是一个抗体阳性的,甭着急。
刘正新:中国的饮食习惯也就造成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传播比较容易,所以幽门螺杆菌一个特点也是有家族的聚集性。检测细菌的菌株都是一个类型,是相互传染的。
安杨:那么,我们要不要集体去治疗?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去治?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与它共存?刘正新:到目前来讲,它也是一个学术界的争论热点问题。有一些观点认为,病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出现了萎缩性胃炎,又有肠化生出现或者异型增生出现,这部分病人我们就要重视了,WHO把它定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在动物实验里头是有过证实的。但是在人体上到底是不是肯定的?我们不知道。幽门螺杆菌里头是不是有攻击性比较强,容易致癌的?也是我们将来研究的一个课题。当然,一般的老百姓,没有什么症状,或者是很轻的浅表性胃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多数人不需要杀菌。
大的国家角度来讲的话,咱们13亿人,有70%的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话,这么几亿人杀幽门螺杆菌大概算是三联的一周的疗法的话,也得三四百块钱,将近十亿人一个人三四百块钱,国家要花多少钱?这个支出值不值得?这是一个费用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大量的抗菌素的使用会不会造成抗菌素的滥用和耐药问题?现在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了。所以我们说,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需要的时候再去杀,不需要的时候不要滥杀,要科学地、理性地去对待这个细菌。独家内容,版权所有欢迎读者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每周五中午12:00-13:00,《百姓健康大讲堂》主持人安杨老师在线,为您答疑解惑,欢迎届时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