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52897.html我的回忆
第三章振新中药篇(全)
赵新先
三九教父,现代中药之父。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参军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是“三九胃泰”、“正天丸”、“壮骨关节丸”的主要发明人,被授予解放军“二级英模”并荣立二等功。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清华、南开、同济、中山、沈药、解放军后勤学院等兼职教授。年,他拿着三九胃泰等三个科技成果,借了万兴办了南方药厂。90年代初,他以药厂为基础组建三九集团,有力促进了中国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01
振兴中药篇(一)
我热爱中药。我在沈阳药科大学,用了四年时间,学习的是西药,也就是化学药。然而,毕业后的五十多年,我却是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搞中药。很多朋友问:这是为什么呢?我只用一句话来说明白一一我热爱中药,我要振兴中药。
一、中药救了我的命,治好了我的顽症。
年冬天,那是六十八年前,我七岁。当年,我家住在营口市,临近火车站。天气很冷,地上到处结着冰。邻居家是开中药铺的,家中有一个年龄和我差不的小男孩,他有一个用木板钉的小冰车。我爬在车上,他在前面用绳子拉,飞快跑起来。突然,撞到露出冰面仅20公分高的树根上。顿时,鲜血流出来,距右眼眉上方1公分被树跟撞开有二公分裂口。他吓的大哭起来,他爸爸听到他哭声,赶忙从药铺出来,一看到我满脸是血,急忙拉到他家药铺里,给我处理伤口。那个年代,正是解放战争在东北打的很激烈,普通药店不可能有西药的磺胺药,更不可能有抗菌素了。他爸爸给我处理伤口,涂上有抗菌消炎止血的中药粉后,便包扎起来。以后,他爸爸每天到我家里给我换药,大约十天左右伤口愈合了,留下了疤痕。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药。
赵新先小学毕业照
年秋天,那是六十七年前,我8岁。营口解放后,我们全家搬迁到老解放区一一大连市瓦房店镇,爸爸是在纺织厂工作。那年冬天,我得了伤寒病。那个年代,患伤寒病是没有治疗药,得上了就是九死一生。爸爸找了一个老中医,给我看了病、开了药方,到药店?药,每天妈妈便用药罐煎药。一天喝二次,天天喝,中药汤剂非常苦,喝的我实在忍受不了,曾经高喊:我不喝了,把药罐摔了!老中医每周来家里,看我一次,调整一下处方。终于,我熬过了冬天,全身脱落一层皮,瘦的皮包骨头了。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我的病终于好了,以健康的身体上了纺织厂子弟小学读书。这是我第二次接触中药,第一次喝中药汤剂。
赵新先初中毕业照
年8月,那是四十三年前,我三十二岁,在广州暨南大学院内。某天凌晨四点多钟,我因心动过速而入住医院心内科。大约住院六个月,医生给我服用心得安,并建议服用中药。因此,从开始住院起,我就服用中药汤剂,一直服用到出院。和我同住一个病室的迟德顺医生,他是溃疡病,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煎药,一剂要煎二个多小时,再帮我煎一剂,每天要花费四个小时的时间来煎煮中药,如果不起早,中药煎煮就有可能排不上队,影响吃中药。出院后,我自己又服用了几个月的中药,是我自己动手煎的。我们药局本来有给住院病人煎中药的业务,我没有利用,担心效果不好。这次是我第三次接触中药,第二次服用中药汤剂。
第一军医大学广州石牌时期的校门
第四次接触中药是与正天丸有直接关系。年,那是四十年前,我三十四岁。不知什么原因,某天突然患上偏头痛。我在住院部药局,服药方便。但是,服用了几种西药都没有效果。后来,经朋友推荐,开始服用陈宝田中医的汤药,我又开始自己煎煮,大约服用不到一个月,我的偏头痛消失了。而且,几十年没有复发。这是我第四次接触中药,第三次喝中药汤剂。在赵云宏校长支持下,我和陈宝田进行了精心策划,我安排在药局生产了这个药,采用水泛丸的剂型,起了个名字叫‘头痛神效丹’,治疗慢性头痛,医院临床推广使用。由于临床效果很好,‘头痛神效丹’很快成为继三九冲剂之后的第二个好药。徐向前元帅在广州疗养,他也服了‘头痛神效丹’,效果也很好。在南方药厂建成后,在广东省卫生厅批准后,更名为‘正天丸’,投放到中国医药市场。
七十年代初的赵新先(三十岁)
二、四次亲身经历,我对中药有了切身的深刻认识:
1、不论外用或内服,中药的治疗效果都是肯定的。年我得伤寒病,在没有西药情况下,完全用中药治好了我的病,真是救了我的命。偏头痛至今仍是难治的病,我在三十岁左右便得了,服用西药无效后,改用服中药,果然好了,且几十年没有复发。应该肯定:中药治好了我的顽症。年,我刚过三十岁,便得了心动过速,西药治疗使心动不过速了,中药治疗使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大大减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只有亲口嗜梨子,方能知道梨子的味道。我在少年及青年时代就亲身体会到了,中医中药的治病效果了。同时,医院里,在社会上也会碰到很多用中医中药治好了的病人。因此,在七十年代初,我对中药就产生了信任和兴趣。
2、我的前半生有三次吃中药,全部是汤剂,服用时间三次加在一起,将近二年。在这两年里,几乎是天天喝,喝到后来,一想到喝中药汤剂,胃就不舒服,就想吐。同样,我了解到,有很多人不看中医,其原因就在于:中药汤剂非常苦,实在受不了。同时,煎煮也是很落后,很费时间,稍不注意就煎焦了,煎焦了的药是不能服用,中医认为对人体有害,这又造成浪费。还有,汤剂不好携带,不好保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我认为,汤剂不应该是中药唯一的使用方法。应当研究出更好,更先进的使用方法。
3、医院我住院期间的病房里,我亲眼看到,抡救危重病人时,给病人下胃管,通过胃管,给病人服中药汤剂的情景:病人非常痛苦,护士操作困难,医生监督特别着急。我也看到同一病房其他危重病人,静脉滴注西药的情景:护士操作顺利,病人平静配合,效果非常显著。我顿时认识到,在抡救危重病人的时候,中药汤剂给药方法与西药注射给药的静脉输液给药相比较,的确是太落后了,且影响效疗。医生们经常在各种场合鼓励我研究中药注射剂,硏究可以静脉输液的中药注射液,抡救危重病人可以静脉滴注,解决中医在抡救危重病人无先进手段的问题,落实救死扶伤,实现人道主义精神。
4、初步统计,我服用中药汤剂,所形成的药渣至少有一吨以上吧。可想而知,我所用的中药材的数量了。然而,中药片剂仅仅用汤剂的三分之一,中药注射液仅仅用汤剂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便可以达到汤剂的效果。从增产节约的要求,现代剂型有优势;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来说,现代中药剂型,与汤剂相比,也有很多优势。
因此,我认识到,中药的汤剂的剂型是落后的,极大的影响了中医中药的应用和发展。那个年代,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所以,我认为,中药和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一样,只有走现代化的道路,才能发展起来,才能跟上社会发展所需要,才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是学西药的,我要振兴中药!
02
振兴中药篇(二)
学习与理解中药回忆,我对中药有初步了解还是在沈阳药科大学读书的时候。大约在大二学期中,我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学(80个学时),中药学(80个学时),这便是我对中医和中药有个初步的认识的开始。那时候,感觉这两个学科枯燥无味,仅仅为了考试成绩,而努力的去背书。有幸的是,毕业实习时,我被分配到药理教研室做专题研究,教研室的程秀娟老师是我们课题的指导老师。课题小组有六个同学,我们班除了我之外,还有二位女同学,即于成文和金桂芝。另外,还有外班的二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研究课题的题目是:人参对家兔血压的影响。我们按照程老师的要求,首先做好实验的设计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做实验。实验方法是:将健康家兔急性处死,取出一段小肠平滑肌,用记纹鼓记录。人参醇提物为实验药物,观察并记录加入人参后,家兔平滑肌的变化。共做十例家兔,实验结果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后,证明人参对家兔血压有调节作用,对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低血压有显著的升压作用。按照要求,我们各自书写了实验报告。程老师对实验结果很满意,表扬和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并和她老公一一药理教研室袁主任一起,和我们六人在校门前合影留念,以示奖励。这次活动,让我对中药有了兴趣,特别是对人参。西药的升压药只能升高血压,不具有降压作用;同时,西药的降压药只能降低血压,而不具有升压的作用。人参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能将血压高的降下来,血压低的升上去,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当年,为了参加广东省药学会活动,我特意撰写了《补益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其中总结人参对血压有调节作用,称之为‘适应源样作用’。此材料受到广东省药学会奖励。此材料在军内药学会活动时也交流过,特别是在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交流时,受到了我军药学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药理教研室袁主任及夫人程秀娟老师与我们合影
七十年代初,刚从北方搬迁到广州市暨南大学校区内的第一军医大学,立即全面展开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同时,针对广东省中医药水平高,开展好的形势,赵云宏校长亲自主抓全校开展学习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校的力量,编字《全国中西医药结合发展概况汇编》工作,从全校抽调各专业学科带头人,集中到大学图书馆,每天查阅资料,进行汇集,整理,编写。来的都是大医院各临床科主任,唯有我一人不是,而且独自一人来完成中西药结合这个部份的工作。整个编写工作是赵云宏校长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医院李春风副院长具体来抓。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赵校长很满意。全书有一百多万字,我这部分有十五万字。此书由大学印刷厂印刷出版后,首先发给军内医药院校,科研医院。然后,发放给全国各大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由于,这种针对全国中西医药结合发展情况的汇编,我们是第一家。所以,业内反响强烈,评价很高,很多年后还有人索取这个汇编。这个汇编在大学内发给所有的教员和医生,极大的推动了全校大搞中西医,中西药结合工作的开展。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的收获也是很大的:1、全面了解,从建国以来中西医药结合发展的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并掌握建国以后中西药结合发展情况。2、学习了国内从事中西药结合领先单位的好思路,好形式,好方法。3、增加了我从事中西药结合工作的信心和力量,也推动了各专业学科主任与我关系密切,增加了双方合作的机会,为研制“三九冲剂”、“胃必宁”、“骨刺丸”、“头痛神效丹”等建立了基础。
赵新先编写的《补益药的成分、作用及应用》
随之而来,大学举办自然辩证法学习班,赵校长掀起在全校开展学习辩正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学习哲学的热潮。从全校各专业学科抽调一批业务尖子和骨干,组成学习班,集中起来学习,我也有幸参加了这个学习班。给我们上哲学课的是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杨志贤老师。学习班还专门请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老师,江西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海峰老师讲课。两位老中医主要讲中医发展历史和中医基本理论。学习班采用一边上课学习,一边组织学员讨论的方式。学习气氛热烈,效果很好。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与讨论,使我收获很大,对中医中药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1、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五千年来,中医药陪伴着中华民族一起成长,一起成熟壮大。2、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是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毛泽东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3、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挖掘中医中药宝库,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七十年代初,第一军医大学在广州暨南大学院内安扎下来,我便接受了外出任务。广州军区成立一个调研组,到广西、医院开发研制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草药情况。调研组由三人组成,一个人是医院内科副主任吴晓恒(后来是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另医院内科李主任,再一个就是我。我们三人坐火车先到广西柳州医院调研。然后,坐火车到湖南医院调研。调研结束后,三人讨论了一下,医院李主任负责执笔写调研报告。这个活动使我深入了解中草药开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医院药局的科研工作的现状。
参加广州军区调研组,在长沙留念
与此同时,医院进入正常的收治病人,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我按照孟主任的要求,分别在药库,住院部药局,门诊药局,中药局实行轮转熟悉业务。特别是,我在中药局担当负责人,工作一年。使我熟悉了常用的几百种中药,对中医处方,特别是君臣佐使有了深刻理解。工作中,发现中药调配很原始,很落后,远远达不到中医发展的需要,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要求,感到很自责和压力。曾经有过改革中药调配的想法。
年,总后委托己搬迁到西安市的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举办全军第一届中草药学习班。我校有二个名额,训练部派了化学教研室的崔铭钰教员,医院药局孟主任派我去学习。当时,二军大的药学系教学工作没有完全展开,药学系的老师们克服各种困难,基本上完成了学习班的全部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由于,三个军医大学搬迁是林彪主持军队工作定的,造成后果是不好的。因此,在我们学习班的后期,便传来重新搬回原地的消息。学习班便提前结朿了。这个学习班是学习中草药有效成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等,完全是研究中草药的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后期应药学系领导的要求,我报告了《补益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学习中,又与药学系很多领导及老师交上了朋友。
“全军第一届中草药学习班”上,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老师们合影。
当年,我参加“全军第一届中药学习班”,在第四军医大学的教学楼前留念。
总结几年来,我在中西医药结合发展工作上,接受了几次大的培养和训练。第一次,是参加第一军医大学组织的撰写《全国中西医药结合发展情况汇编》工作,我主编了中西药结合发展情况的单元部份。第二次,是参加了第一军医大学举办的‘自然辩证法学习班’,重点结合中西医药结合工作。第三次,是参加在第二军医大学举办的‘全军中草药学习班’学习。第四次,是医院中药房工作了一年。四次培养和训练,极大的提高了我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极大的增加了我对中药研究开发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对研制开发中药的思路,方法及具体操作都基本上掌握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年,我在西安张学良抓蒋介石的凉亭前留念。
从西安回来后,‘东风来了’,药局孟主任决定成立中草药研究室,让我负责,配合邹恒琴,韦雄,谭亚菲三人。从此,医院我开始了中草药临床应用的研究工作,一直到我担任药局领导为止,大约有五年时间。
03
振兴中药篇(三)
研制中药注射液医院药局范围内来搞中草药研究,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任务。那个年代,医院领导对药局工作的要求是:急临床所急,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为临床及病人服务。因此,我认识到,中西医药结合必须在临床使用上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应该解决中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的使用方法,要和西药可静脉给药的注射液一样,研制出可以静脉注射的中药注射液等新剂型。2、中药汤剂无法大生产,只能家庭做坊,煎煮时间,火候掌握,远远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中药的临床疗效。3、汤剂非常苦,很多病人不接受,特别是年轻的病人,对汤剂是拒绝的。这样,严重影响了中医在医疗上的应用。记得,我在中药房工作时就己经认识到,中药汤剂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时,疗效很好。但是,对急症,对危重人抢救上,中药汤剂就落后于西药的注射剂了,我亲眼看见用下胃管方法,将中药汤剂灌到病人胃里抢救的现场,医生,护士很费劲,病人又很痛苦。因此,临床很多医生鼔励我,希望我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我下决心把研制中药注射剂作为新成立的中草药科研组的首要任务。配制中药注射液,我不是第一人,资料记载在抗日战争年代,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就生产了柴胡注射液,用于抢救伤病员的事迹。我们针对门诊感冒发烧病多,配制了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从《脾胃论》,《伤寒论》等中医名著中,我们配制了补中益气汤等中药复方注射液。针对传染科医生的要求,配制了茵枝黄注射液。根据手术室抢救休克的危重病人的需要,我们配制了升脉注射液。为了配合传染科辩证施治来治疗肝病的需要,我们配制了茵枝黄注射液。同时又配制了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并在实验室做了配制禁忌试验,做到了两个保证:一是保证可以静脉给药,二是几种注射液可以混合静脉给药。临床医生在治疗肝病时,对血瘀型为主的肝病病人,静脉注射茵枝黄注射液时,配伍加丹参注射液;对气瘀型为主的肝病病人静脉注射茵枝黄注射液时,配伍加柴胡注射液;对气虚型为主的肝病病人给药茵枝黄注射液时,配伍加黄茋注射液。这种既能落实中医的辩证施治,又能采用西医先进的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很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当年,药局的中药提取设备。
为了满足中医在临床抢救高烧,神志不清的危重病人的需要,我把著名的安宫牛黄丸,配制成可静脉给药的注射液。该药成分近五十种中药材,其中有射香,犀牛角,牛黄,人参等贵重稀缺药。这些贵重药使用,都需要院领导批准,方能配发。由于,数量极少,很多病人应该使用而无法满足。我下决心研制安宫牛黄注射液,在中药房朱恵兰药师支持下,利用中药房仅有的库存量,配制了近五万支安宫牛黄注射液。一支注射液相当五分之一的丸剂用药量,极大的满足临床抢救危重病人的需要,对成功抢救危重病人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个肝昏迷的病人,病情危重,医生已通知家属准备后事了,没料到使用安宫牛黄注射液后,病人竟清醒过来,医院的轰动事件。那个年代,医院药局配制本院临床病人使用的各种制剂,是完全放开的,没有任何制度上的规定和约束。为了对病人的安全负责,从配制生产到病人使用,药局药检室对所配制的中药注射液,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制度规定,必须要做以下安全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过敏试验,热原试验等。各项试验全部合格后,我们还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亲身体会。我们小组成员都参加了在自己身体注射中药注射液的实验,林清新药师也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主动往自己血管内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这种忘我精神,一切为病人负责任的精神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杨和鼓励,也有力地推动了我们中草药的研制工作。我们共配制五十多种,其中单方注射液近四十种,复方注射液十几种。医院临床各科室应用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为了方便中医在临床应用,我们还对五十多种中药注射液进行了静脉配伍禁忌试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绘制了五十四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表,有力地配合了中医在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工作。到年12月,我写了一份总结材料,医院领导,题目是《做好改革复方中药传统使用方法的工作》,这份材料记载了我们中草药科研小组,在近十年的时间共研制单方中药注射液41种,研制复方中药注射液11种。对上述52种注射液,长期用于医院临床各科室使用。没有发生严重的副作用,并取得较好的医疗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上级授予我个人三等功,多项研究课题获总后三等奖。
后来,国医院药局停止配制各种中西药注射液后,此项工作完全终止了。
由于当年没有配制中药注射液的书,因此,我就下决心编写。书名是《中药针剂》,第一版约六十万字,我利用业余休息时间,爬方格子,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稿纸上。此书所有章节都是从头编写出来的,感到最困难的章节,还是中药注射液的组方问题。中医有个处方,通过处方,把给病人用的中药写明。配制西药注射液工艺很简单,把注射液的原料加上适量的注射用水,就可以了。经过总结,我认为中药注射液在组方上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照古典方配制,如安宫牛黄丸注射液,升脉注射液等。2,按照现代理论组方,如茵枝黄注射液。3,按照有效单体组方,如人参多糖注射液。4,接照单味中药组方,如红花注射液。这四种方式是当前中药注射液研制中的主要方式。《中药针剂》编写完毕后,我又请广州中医药大学赵思竞教授为书写了序言。健康报还在第一版(年7月20日)刊登:标题是:既是企业家,又是笔杆子,赵新先编著《中药针剂》。内容是:我国第一个“军队优秀企业家”一一南方制药厂厂长赵新先编著的《中药针剂》,最近出版。这部长达六十万字的专著,从系统中医药理论入手,运用中医用药的规律和特点,重点研究中药针剂的制备和应用的理论问题,该书详细阐明了中药针剂的基础理论与配制工艺,操作技术,质量检查等问题,是医药教学楼和制药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到深圳办南方药厂后,又编写第二版,近百万字。此书填补了中国中药制药专业书的空白。
当今,社会上对中药注射液看法很不好,我认为不是用辩证法来认识的。我是从事中药注射液比较早,时间比较长的一个人。到深圳后,我又在《中药针剂》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编著成《中药注射剂学》,全书一百万字。今天,我有必要谈谈我对中药注射液的看法和认识:
1、中药注射液发生的不良反应,其原因不是中药注射液本身有问题,而问题的根本是当年制定的质量标准太低,这属于管理问题。在年7月1日前,是各省医药局审批新药。现在医药市场中,使用的中药注射液,绝大部份都是那个年代审批的。应该说,当年审批的门槛太低,粗制滥造的都通过了审批关。相比,美国FDA的门槛非常高,粗制滥造的一个也进不去。化学药也存在着很多质量和安全问题。但是,都能被审批高门槛阻挡在外面。倘若当年,我们对中药注射液审批的门槛是很高的话,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情况了。所以,造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信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药品管理的制度造成的,而不是中药注射液本身。
2、中药注射液仍然是一个值得去创新的发展空间,一个非常有市场前途的新药领域。在西药中,注射液剂型仍是很受临床医生欢迎的剂型。因为,注射液剂型有很多优点是其他剂型所不具备的。临床医生们也是非常欢迎中药注射液的剂型,中药注射液剂型也是有很多优点也是其他剂型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仍然要把发展中药注射液作为发展中西医药结合的重要方向和战略。
3、如何发展中药注射液,这是个极其复杂的学术问题。西方发展植物药的道路是非常明确的,如,德国著名的拜尔大药厂,就是从植物开发中,制出阿斯匹林。然后,走化学合成之路,把阿斯匹林做大,做到全世界。吗啡也是从植物研制出来的,也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片剂,注射液,把吗啡做大,成为全世界都在使用的药物。中国中药里,具有像阿斯匹林,吗啡这种可能的中药,应该是非常多的。但是,做大的几乎没有。中药注射液到底如何发展?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还没有能够找到解决的道路。
当年,在野营拉练中,听老药农介绍广东地道药材。
04
振兴中药篇(四)
我是“三九胃泰”、“正天丸”、“壮骨关节丸”的主要发明者。
三九胃泰的研制历史。大约在年,军队卫生系统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一个批示,要求军队医药科技人员组织起来,研制治疗“老慢气”(即老年性,慢性,支气菅炎)的中药。全校立即响应周总理的批示,积极开展研制用中草药治疗“老慢气”的热潮。医院消化内科的周殿元主任等,在这个热潮中,发现粤北山区有二种地道药材,可以治疗慢性胃炎,一种叫三桠苦,另外一种叫九里香。
广东地道‘三桠苦’,是“三九胃泰”的“三”。“三九胃泰”的一号成份。
广东地道药材‘九里香’,是“三九胃泰”的“九”。“三九胃泰”的二号成份。
他们与药局协商后,药局便以三桠苦,九里香为原料,配制一种含糖的冲剂,起名叫“三九冲剂”,开始用在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人。在双方协商中,我们坚持不用汤剂,而做成冲剂。这样,便于大量生产,便于病人服用,深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周主任运用辩证施治的中医理论,又不断调整中药的君臣佐使,使“三九冲剂”从二味发展到八味药了。
周殿元主任是军内消化内科的权威,“三九胃泰”首席发明人。
年,我主持药局全面工作后,一边积极配合周主任的临床研究工作,一边在药局开展‘三九冲剂’的生产工艺,药理,毒理等研究工作。
当年主持药局工作的赵新先(37岁)。
训练部生理教研室魏树林教授主动帮忙,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周主任主持的临床治疗研究工作,有了重大收获:数百例慢性胃炎的病人,经统计学处理,治疗总有效率为96%,其中浅表性胃炎疗效最好,糜烂胃炎次之,萎缩性胃炎最差。同时,还有一个治疗溃疡病的药,也在双方合作中,名字叫“胃必宁”,是糖衣片剂,临床效果不如“三九冲剂”。
周殿元主任在指导学生。
在这个时期,中医科张显松教授,在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有独到之处。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学习消化内科与药局合作模式,共同研制开发。剂型仍然不釆用汤剂,采用水泛丸剂型,名字叫“骨刺丸”。这种病俗称为骨刺,四十岁以上的都可能发生,是机体老化产生的病变。“骨刺九”同“三九胃泰”一样,治疗效果好,深受病人欢迎。同样,我也把“骨刺丸”列到“三九冲剂”一起,开展生产工艺,药理,毒理等研究工作。
医院药局生产“骨刺丸”的制剂室。
那个年代,各个省医药局都有审批新药的权力。年国家卫生部下文件明确:年7月1日起,审批新药权归卫生部药政局,各省无权审批。因此,在年5月,我组织了“三九冲剂”、“胃必宁”、“骨刺丸”三个药的审评会议。会议是医院召开的,广东省卫生厅药政处,广东省工商局,广东省医药局都来了领导参加会议。我主持会议,临床工作分别由张万岱教授和张显松教授介绍;药理,毒理等方面工作由魏树林教授介绍。会议开的很成功,省厅局领导一致表示:水平很高,符合标准,予以通过,待药厂生产车间盖好后,立即发新药证书。
年6月,我主办的深圳南方药厂,从省厅局拿到了三个药的证书,在省卫生厅药政处要求下,“三九冲剂”,改为“三九胃泰”,“骨刺丸”,改为“壮骨关节丸”,“骨必宁”,照旧。当年7月9日,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上将第一次视察南方药厂时,三个新药的产品已经出来了,洪部长看到后,非常高兴。
同样,在这个时期,我患上了慢性头痛,服用了陈宝田教授的中药,仅服药二十多天,症状消失,达到治愈的效果。我立即和他协商,联手开发这个药,剂型仍釆用水泛丸。一日二次,一次服六克,原料处方以活血化瘀药为君,剂量大,这也是陈宝田教授的独到之处。为了使药效快,处方中加入0.1克的索密痛。药名叫“头痛神效丹”,此药一投入临床使用便火起来了。经过李红兵的努力工作,广东省卫生厅药政处同意,以遗留问题处理,在年将这个药的批准文号发给我们。同时,按照药政处的要求,把药名改为‘正天丸’。
年6月,我有幸在赵云宏校长带领下,与医院几位主任去广州军区探望徐向前元帅。徐帅听从我的意见,开始服用“头痛神效丹”治疗他的慢性头痛。徐帅秘书说,徐帅服用三个月,效果很好,西药用量减少很多。我乘机表示能否请徐帅为药厂题字。秘书答应我尽量帮忙。不久秘书见我说,徐帅很高兴答应我的请求,为南方药厂书题了厂名。秘书还说,徐帅担心不满,写了两遍。我从徐帅秘书手中,接过徐帅亲笔题字:《南方药厂》,的确写了两次。
徐向前元帅为南方药厂题字
05
振兴中药篇(五)
创办生产“三九胃泰”的药厂创办药厂,我选择了中药“三九胃泰”为主要产品。
南方药厂初期产品。
白云山药厂座落在第一军医大学对面,它飞快发展起来了。我认为,药局不是我的平台,药局主任不能完全发挥我的全能潜力。为此,我开始策划办一个药厂的大事。待到年初,总后勤部批准了第一军医大学筹办深圳南方医疗中心及附属药厂的文件下达后,我的策划办药厂的第一步成功了。随后,我积极配合医院医教部李少先助理员,逐渐参与到药厂筹建工作中去。他太忙,很快就退出去了。这样,筹建药厂的具体工作就完全落到我身上来了,我完成了策划办药厂的第二步。年6月,赵云宏校长正式向我宣布了第一军医大学党委的决定:任命我为深圳南方药厂厂长,我策划办药厂的第三步也完成了。
当时,摆在我面前首要解决的是:药厂生产什么药?当时我有三个选择:笫一是生产抗菌素,有外商提出与我校合作;第二是生产维生素C,国内外市场很俏,有港商主动要求合作;第三是选择生产我参入研究的‘三九冲剂’,‘胃必宁’,‘骨刺九’等中药。我认为:1,‘三九冲剂’等医院很受病人欢迎,己有几万人的市场了。当时慢性胃炎,医药市场上没有特效药。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接近30%。应该肯定,第一军医大学的‘三九冲剂’填补了胃药的市场空白,未来发展一定会很好的。果然,改名为‘三九胃泰’后,一进入医药市场,没用几年的功夫,便成为家喻户晓的胃药了。2,生产中药是投资少,风险少,见效快的项目。深圳南方药厂仅仅借了五百万作为全部投资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就开工投产了。倘若,建一个抗菌素药厂或是维生素C药厂,其投入资金都要过亿元,且建厂周期圴要超过三年以上时间。3,如果,建设一个抗菌素厂或是维生素C厂,都是我不熟悉的专业。同比,中药生产是我很熟悉的专业。医院药局,在我们的努力下,能生产的剂型有大输液,注射液,冲剂,片剂,水泛丸,密丸,胶囊等。同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所以,深圳南方药厂在筹建时,我所遇到的所有困难,都医院药局碰到过,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就使南方药厂筹建在不用一年的时间,就投入生产了,这在抗菌素厂或维生素厂绝对是不可能的事。4,在研制新产品方面,同样,中药与抗菌素比,与维生素比,也是有投资少,风险少,见效快的优势。5,生产大学的科研成果,走科技兴企之路。‘三九冲剂’,‘骨刺丸’,‘正天丸’都是第一军医大学的科研成果,我又是主要发明人。
在南方药厂生产设备上,我也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土法上马,就是用当年流行的煎煮大锅,省钱,上马快。二是选择国内刚开始研制的中药提取罐,效率高,质量有保证,投资大。经过研究,我选择了后者。为此,我与武汉制药设备厂进行了合作。那个年代,中药提取设备,提取液的浓缩设备及中药提取液的干燥设备是完全独立的三个系统。我根据日本某中药厂的资料,向武汉制药设备厂领导提出要求,把三个独立的设备,组成自动化生产线。那就是要求,中药原料第一步是提取有效成份,第二步把含有有效成份的提取通过联通的管道,直接输送到浓缩设备里,浓缩完成后,再通过管道把浓缩液直接输送到干燥设备里。设备厂领导理解并支持我的要求,设计,制造完成后,立刻运到深圳安装,调试,很快投入生产使用。这条中药自动生产线,称之为NF一A线,它为南方药厂高速发展立了大功。几年后,在新建生产车间,我又建立NF一B中药自动生产线,它比NF一A线更好,效率更高。这条生产线是垂直方向的,上部是洗药,投料,中部是投取,浓缩等,下部是出药渣,药渣可以直接装到汽车上运走。
NF一A中药自动生产线。
NF一B中药自动生产线。
中药自动生产线的中央控制室。
由于,南方药厂生产车间是全新中药自动化生产线,从中药原料提取,到提取液浓缩,至喷雾干燥,生产全过程达到自动化,流水线一条龙式。这对于操作工人是极大考验。为此,我派工人们去武汉药械厂学习。回来后,又请药械厂师傅现场带领生产班工人操作。我很不放心,经常到提取车间去检查,有时深更半夜睡不着时,也要到提取车间转一转。
赵新先在提取车间。
南方药厂发展的实践,证明了我生产中药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当年,国内医药界主流媒体《健康报》与《中国医药报》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国家卫生部主办的《健康报》是这样称赞的:“我军第一家医药企业一南方药厂旗开得胜。医药科研成果变成了拳头产品,治疗慢性胃炎良药‘三九胃泰’名杨海内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国中医药》是这样称赞的:“投产仅半年多的深圳南方制药厂,以其独家产品“三九胃泰”而在医药市场上崭露头角。这种纯中药制剂对各类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5.7%,不少胃痛难忍的病者一剂冲服,痛楚顿减,因而受到普遍欢迎,短短几个月间便销售到全中国及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欧洲,东南亚。南方制药厂也因而名声大噪。
《中国医药报》相关的文章报道
《健康报》相关的文章报道
年初,总后勤部党委决定授予深圳南方制药厂为军队模范企业,南方制药厂荣立集体二等功。
年,第五十届国际统计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授予深圳南方制药厂为《中国制药之王》荣誉称号。
06
振兴中药篇(六)
从“三九胃泰”到《三九集团》在近二十年的艰苦创业磨练中,把我磨炼成军队优秀企业家;与此同时,我把“三九胃泰”铸造成国内外闻名的《三九集团》。
《人民日报》年5月4日第二版刊登文章,标题:“三九效益的启示”,副标题:深圳三九集团的新探索。文章列有三个小标题:法人代表是“指挥”,“四能”机制是动力,效率优先是原则。这是三九集团摆脱国有企业低效益困境的原因。
《人民日报》年8月15日第一版刊登文章,标题:三九速度。副标题:三九集团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之路一。文章说:三九集团腾飞的奥秘是什么?总经理赵新先说:“三九集团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地利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市场经济条件和改革开放环境。人和是,中央军委首长,总后首长,总后党委和总后机关的关怀和支持,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集团内部上下一心的团结。”赵新先又说:天时,地利,人和,主要是指外因。内因主要是,“三九精神”和“三九机制”。
《法制日报》年8月21日第一版刊登文章,标题:三九集团经济效益党建工作双丰收。副标题:围绕改革开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文章报导:三九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新先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图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像盖高楼大厦一样打好两个基础,一个是政治基础,一个是经济基础。这是企业持续,高速,健康地向前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新华通讯社》年1月14日刊登文章
年3月,经过两年的酝酿立意,调查研究到写作修改,一套九个分册的大型理论丛书《丛书》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丛书》出版题词:奋发图强实业报国,开拓创新再造辉煌。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上将为该书作序。全书共万字,由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的专家教授们在主编邵维正少将领导下,呕心沥血,精益求精编汇而成。王克部长在书序中是这样写的:三九集团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锐意进取,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慎重调整产业结构,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落实先进的企业管理机制,尊重人材,运好人材,不断推出高质量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好产品,维护三九名牌的良好形象。同时,注重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既能在经济发展上创一流,又能在精神文明上当标兵,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了两个文明双丰收。
《人民日报》年8月17日刊登文章
《人民日报》年8月19日刊登文章
今天,我离开三九己经十一年了。再来重新认识三九发展的原因,就更清楚不过了。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来认识,事物发展的根本是内因第一,外因第二。关于“外因”我在《我的回忆》第一章感恩篇:难忘的关怀,永远的激励中,阐述的很清楚了。我在这里,集中谈谈“内因”吧。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这个第一代大学生有着共同的特点:1,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热爱解放军,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华民族。2,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学习周恩来总理,做一个亳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4,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做个革命的老黄牛。以上四大特点,虽然,我不是做的最好。但是,我认为赵新先是个及格的人。特别是,大学毕业后便入伍参军,又是在军医大学工作。直接受到了正能量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在创建三九二十年的岁月里,我己经把三九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重要部份。凡是对三九发展有利的事,那怕风险重重,我也要去冲,去闯,去搏。企业要创新创业,所遇到的,都是有风险的,没有风险的创新创业是没有的。凡是对三九发展有害的事,那怕是得罪亲戚朋友,我也要阻止,要灭掉。在企业内部,凡是要求下面做的事,首先我要做好;凡是要求下面禁做的事,首先我要做到不要做。
《现代企业早刊》年第四期
《人民日报》年1月25日刊登文章
以上,就是促成“三九胃泰”铸造成《三九集团》的主要原因。
07
振兴中药篇(七)
兼并雅安药南方药厂开业时的剂型是冲剂,水泛丸,片剂,没有中药注射液。年5月,医院召开的‘三九冲剂’,‘骨刺丸’,‘胃必宁’三种药的鉴定会上,就没有中药注射液。当初,我的想法是:办药厂要先易后难,‘三九冲剂’等三种药的剂型,其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购买的资金不大,制备工艺不复杂,是投资少,风险少,见效快。虽然,中药注射液是我的强项。但是,中药注射液与冲剂,丸剂比,它是个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的项目。因此,在南方药厂初创时,我放弃了它。
泰国正大集团做了上面工作,与南方药厂合资成立了三九正大药业有限公司‘股份比为51:49’。三九集团成立后,三九正大药业再引进外资,在新公司三九药业股份公司里,三九是第一大股东,占百分之三十九。新成立的董事会经常吵架,争论不休。有一次,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召开会议,没开多久三九的董事又在和外方吵架。正大的老总谢炳悄悄告诉我,他们在杭州兼并的‘青春宝’药业,形势很好,中药注射液己经过亿了。当我听到他说中药注射液过亿了,我大吃一惊。我的反应是‘三九胃泰’过亿没有几年功夫,看来中药注射液市场潜力很大。当时,我装着没有听懂他在说什么,和他聊其他话题。过了一会,我借口出去方便一下。离开会场,我找到一个安静无人的地方,立刻打电话给曾小春。因为,我记得几年前,曾小春曾问我:四川雅安有个专门做中药注射液的药厂,结营不好,要不要兼并?我当时没有明确表态,这个事就搁在那了。今天,我认识到一定要把这个厂收购过来。电话接通后,曾小春明白了我的想法,立即表示马上做工作。没用几天,曾小春摸清了情况,表示此药厂还在雅安政府手里,希望三九收购。结果,我花了极小代价,收购了百分之八十的股权,绝对控股雅安药厂。经协商,我任董事长,曾小春任总经理,曾小春的同学李可任副总结理。企业改名为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曾小春主要工作抓生产,产品销售由三九贸易公司总经销。雅安三九原来是王永炎老中医专家的科研项目基地,主要几个产品都是他研制的。企业技术骨干比较成熟,使得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所以,经过不到三年的时间,雅安三九就扭亏为盈,年利润超过了五千万,成为仅次于南方药厂的利润中心,为三九集团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集团在成都召开了表彰雅安三九的大会。会议很隆重,总后王太岚副部长出席并讲话。四川省主要领导出席并表示祝贺。会议开的很隆重,社会效果很好,中央媒体来了很多朋友,会后又组织一场新闻发布会。
雅安三九也为四川省和雅安市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来,我利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机会,分别约见四川省领导和雅安市领导,希望把雅安政府控制的百分之二十股份,卖给药厂的管理班子和全体职工。他们听从了我的意见,把政府控制的股份卖给药厂管理班子及全体职工,曾小春获得可观的股份,成为三九的首富。
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台做了一个节目,由我和著名的美国通用公司伊梅尔特总裁为嘉宾,主谈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兼并收购的体会和经验。我重点介绍了在兼并收购雅安三九的经验和体会,受到了美方和参加会议的商界精英的好评。三九集团成功的收购雅安三九,被清华,北大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列为兼并收购成功的案例。
收购及发展雅安三九,圆了我中药注射剂的梦。
08
振兴中药篇(八)
免煎中药我抓住了免煎中药的机遇,并进一步发展自动抓药机。免煎中药一出现,是中药一种新剂型,新的临床使用方法。我及时抓住机遇,经国家药监会审批,全国有三九,天江,一方等六家企业获得免煎中药的生产权。
免煎中药的原理是:1,把单味中药原料经过水煎煮,煎煮液浓缩并干燥成药粉。2,把几百种中药原料进行同一样的生产工艺,制成药粉。3,以药粉为中医处方的调配原料,发给病人。4,病人将几种药粉加入开水,混合后服用。
它的优点:1,由于,中医的处方开出后,病人拿到的是立刻可以服用的药粉。因此,省去了病人个人煎熬中药的工序,方便了病人。2,病人取出的药粉,可以立刻服用,对治疗疾病有好处。3,采用集中生产的方式,保证质量,节约成本,便于运输和贮存。
它的缺点:汤剂有一个中药原材料加水混合,加热煎熬二个小时,是否有效成份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还说不清楚。
中医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新原料,初期称之为‘免煎中药’。在北京大学王选院士成功发明电脑排版印刷的启发和鼓舞下,我决定用免煎中药为中医处方的原料,利用电脑来抓药。经过研究是可行的,便成立落实小组。他们请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老师,在他们指导下,终于电脑抓药的设备制造出来了。
江泽民,李瑞环,曾庆红,吴帮国,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都现场观看了我们的操作:中医在诊室给病人开好处方,输入电脑后,中药调配柜在一分钟内,把免煎中药全部抓好,装入袋中交给病人。他们看了非常高兴,称赞三九又放了个卫星。
我对免煎中药电脑抓药如何推广,医院,进行了详细策划。1,建立免煎中药生产基地。2,建立电脑自动调配柜生产基地。3,与三九租赁公司协作。4,用租赁方式,将自动医院。5,把租赁费加到免煎中药的药费上。
今天认识,这是个智能化中药房,全国将有几万家或几十万家的市场。遗憾的是,专利没有保护三九独家运行。更遗憾的是,我下岗了,自动抓药的队伍解散了,研制项目下马了。然而,市场是存在的,有的公司做起来了。今年上半年,中国中药用近80亿的代价收购了免煎中药第一品牌天江药业。
在习李时代,改革开放会更进一步,市场是决定因素的主体。因此,免煎中药的限制政策会撤销,随之而来的是全面放开。在市场经济里,先入为主,先抢占市场仍是正确的原则。
09
振兴中药篇(九)
《现代中药企业管理》三九全盛时期拥有几十家药厂,在药厂里中层以上干部有近千人。如何培养,训练他们的技术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是个大问题。没有料到的事,是市场上买不到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书。因此,我有了编写一本有关中药药厂管理的业务书的想法。我征求了曾在沈药做过药剂教研室教员杨铁跃的意见,他表示:没有问题,三九有这个技术人材,可以组织一个班子,分工承担编写任务。在他的支持下,首先我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编写出大纲的初稿。内容如下:
第一章现代中药企业概述第二章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现代中药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章现代中药企业营销管理第五章现代中药企业生产管理第六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七章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和中药新药开发管理第八章现代中药企业财务管理第九章现代中药企业物质管理第十章现代中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一章现代中药GAP第十二章现代中药GMP第十三章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第十四章现代中药企业集团
我在本书的序是这样写的:世纪之交,新千年伊始。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现代中药企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现代中药企业要在新的非常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要实现‘振兴中药,走向世界’的伟大理想。就要在新常走时期,探索出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经营管理理念。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切实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质,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这些将是在新时期现代中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之道。
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本书系统论述了现代中药企业管理,希望对所从事这个行业的同仁们有所禆益。
《现代中药企业管理》一书,约万字,于年出版。参加编写的人员如下:主编:赵新先编写委员会:杨战鏖杨铁耀王路宏张欣戎陈碧絮宋成印续海训潘革周逸松刘贻胜李伟浩
10
振兴中药篇(十之1)
振兴中药,走向世界九十年代初,在南方药厂的主楼上,树立了‘振兴中药,走向世界’八个大字。
“振兴中药,走向世界”,是我的报国梦,也是三九人的奋斗梦。更是万众中国人的民族梦。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精心策划。终于,三九中药产品以药的正式身份,打进了日本医药主流市场。这是中国制药企业的自主中药产品,首次打进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医药主流市场。当时,日本主流媒体都报导了这个事件,有一家媒体用大标题:中国狼来了。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极度贫乏,对自己国家的市场是特别的保护。为此,日本也是全球药品最严格的国家,不是之一,而是第一。日本民族对进口的东西(主要指吃的,如食品、饮料、酒等)都非常挑剔。对治病的药品,那是不用说了,严上加严。湖州三九制药公司曾为日本加工药品,经常不合格而退货。最后,此单合作,因质量原因而中止了。从中可以看到日本对药品管理的状况。所以,中国的中药只能以保健品或食品的身份进入日本市场,只能摆在超市里卖。今天,三九的中药产品以药的正式身份进入日本医药主流市场,摆在日本最大的《八九君泽》连锁药店的柜台上。应该评价,这件事是中国人在日本人面前值得扬眉吐气的事,值得骄傲自豪的事。
回忆起来,几次到日本调研医药市场,发现日本对药品管理非常严格,在药店里是看不到其他国家的药品。我认为,把‘三九胃泰’打进日本是非常艰难的事,日本朋友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偶然的机会,有一家专门生产汉方药的日本制药企业,打算整体转让。我知道了后,立即认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马上做兼并收购的准备工作。经过考查,这是一个小型的制药企业,拥有几十个药字号的汉方药产品,剂型、散剂、丸剂销售到日本药店去。经过精心策划,我联合了日本最大的连锁药店《八九君泽》和日本第二大的商社《伊滕忠》,共同做股东,构成最佳股东的组合,又经过极其复杂的兼并收购过程,我们成功的联手收购了这家制药企业。从此,日本各大连锁药店里,出售了带有明显标志‘’商标的三九汉方药。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导从媒体了解到此事情,立即找到三九驻日本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并表示有什么困难可找大使馆。不久,温家宝总理要访问日本,大使馆准备安排温总理视察三九日本制药企业,要求三九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这说明,这件事情是可以上到国家领导人的范围内,其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当时,三九在日本的医药界名气是很大的。因为,在八十年代初,日本一家制药企业,花费了巨大财力和精力,把治疗胃炎病的‘胃仙U’产品,打进了中国医药市场,成为抢手货。可是,‘三九胃泰’出世后,没用几年时间,就把‘胃仙U’的市场都抢过来了,打败了‘胃仙U’,把它赶出了中国。这件事情,对日本制药企业打击很大。因此,我每次到日本,日本制药企业的老板们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