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河南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新生儿科崔法新(粪土侯)
新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新生儿咨询、急救--15670
新生儿科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
编者的
声明:本平台的知识仅供学习,不作为治病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
编者写或者转载这些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给家长们一个育儿的正确方向,恳切希望家长们多读、常读,慢慢的熟悉、掌握育儿知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犯方向性错误,而能够自由发挥,顺势而为,给孩子、给自己更大的自由度。
◎妈妈学习娃健康
“孩子肠胃不好”“孩子吃多了”“孩子食积了”多数情况下是妈妈或者奶奶姥姥对孩子“不吃饭,或肚子鼓,或吃饭过多”的一种不当评判,以及是家人们“打击孩子吃饭的最恰当利武器”药店推销员来了理由:你“孩子肠胃不好”“孩子吃多了”“孩子食积了”需要吃“益生菌”。多么对家人们的胃口和思路。所以,就买了一大堆的“益生菌”。有用吗?看看下面:
1.循证医学有较充分的证据支持使用特定的益生菌治疗急性胃肠炎、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和院内腹泻、预防坏死性结肠炎。
2.有一定证据支持特定益生菌可预防或治疗婴儿腹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神经性皮炎等,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3.不同菌株的益生菌作用不尽相同。讨论益生菌的使用建议是针对某个菌株或混合菌株成分,不可以一概全。
4.可以使用已被高质量RCT证实有效的益生菌。
5.不鼓励在没有临床获益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使用益生菌产品。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ISAPP的专家提出了三个可能的主要机制:
1.益生菌属:抗移植性、酸/短链脂肪酸产物、调节肠道透过性、病原菌的竞争性排斥等;
2.益生菌株:合成维生素、直接拮抗、巩固肠道屏障、胆盐代谢、酶活性、中和致癌物等;
3.特定菌株:免疫反应、生成特定生物活性产物、内分泌影响、神经影响等。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仍是儿童的主要疾病之一,补液是治疗的关键。年,欧洲儿童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SPGHAN)基于系统性综述,推荐除补液外,加用益生菌治疗之前健康的急性胃肠炎患儿,包括鼠李糖乳杆菌GG(LGG)和布拉氏酵母菌,两者证据级别低,强烈推荐。罗伊氏乳杆菌DSM则证据级别更低,推荐强度弱。
结论:与欧洲的指南保持一致,急性胃肠炎的患儿可考虑使用益生菌。
功能性胃肠道紊乱
婴儿腹痛的自然病程包括疼痛程度达峰之后逐渐变轻,基本无需治疗。但是孩子不停啼哭会给看护者带来很大的苦恼,那么益生菌能否治疗和/或预防腹痛呢?
结论:口服乳杆菌似乎可减少母乳喂养婴儿腹痛啼哭的次数,但在配方奶喂养的孩子身上还不那么清楚。乳杆菌预防婴儿腹痛很有前景,但还需其他独立团队进一步研究。
日托儿童感染的预防
日托儿童呼吸道和/或胃肠道感染风险都更高。一个系统性综述(年6月)评价了益生菌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的作用。该综述发现,益生菌组比安慰剂组URTI发生次数少,但是两组URTI发生次数的比值比是相似的。
“益生菌”组平均腹泻次数、腹泻平均持续天数都显著减少/缩短了。不仅在干预期,随后3个月的随访亦是如此。试验组在3个月和6个月时,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了。
结论:现有的数据显示,有些益生菌如鼠李糖乳杆菌GG和罗伊氏乳杆菌DSM可能对社区获得性感染有一些作用,但仍需重复研究证实。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常规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并不令人满意,且治疗相关的副作用也一直是一个问题。一系列的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显示补充益生菌可以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和/或降低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副作用。
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标准的根除治疗方案的同时,补充特定的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改变根治率和/或副作用的风险。但是在儿童方面的证据仍很有限。
抗生素相关腹泻(AAD)的预防
抗生素相关腹泻(AAD)的发生率因诊断标准不同而不同,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在5%-40%之间。一些meta分析表明,大多数益生菌可以显著降低普通人群(主要是成人)AAD的发生率。
年一项meta分析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益生菌组AAD发生率显著降低。预防儿童AAD最有效的益生菌为布拉氏酵母菌和鼠李糖乳杆菌GG(LGG)。
结论:可考虑服用证明有效的特定益生菌预防AAD。
预防过敏
有假说认为,肠道菌群异常(原因包括分娩方式、新生儿期使用抗生素、喂养方式等)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那么能否通过益生菌/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过敏?
年世界过敏组织(WAO)建议:1.孩子存在高过敏风险的孕妇使用益生菌;2.孩子存在高过敏风险的母乳喂养女性使用益生菌;3.存在高过敏风险的孩子使用益生菌。以上建议的证据级别都很低,而且没回答应使用哪种益生菌来降低湿疹风险,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口服益生菌,多大剂量才有效。
结论:益生菌整体可降低湿疹风险,但还不足以推荐常规使用益生菌来预防湿疹。我们仍需数据进一步明确使用何种益生菌、剂量和最有效的给药方案。
下面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发布的《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的整理
关于益生菌药物的三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益生菌药物安全吗?
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上看,答案是肯定的。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没有益生菌引起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国内未见到使用益生菌引起感染和传播耐药的报道。
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患儿,益生菌药物的安全性在国内同样基本达成了共识,国内文献(28周-36周,体重-g)几乎没有明确提及副反应。但国外对此意见不一,欧洲儿童胃肠及营养协会认为,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在早产儿使用益生菌是安全的,西班牙肠道喂养实践指南则指出,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32周,出生体重g)早产儿不仅有疗效而且是安全的。
问题二:益生菌药物是安全的,为何还会引起有些儿童的不适?
这可能是由于部分益生菌辅剂中含有牛奶成分,对于牛奶过敏的患儿则会发生过敏症状;而有的益生菌中含有能诱发炎症的麸质蛋白,可能会加重乳糜泻患者的病情。此外,免疫功能受损或有基础疾病的特殊患儿在使用益生菌时也需要引起重视。
问题三:孩子总是生病,益生菌能否与抗生素合用?
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h以上。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6种常用益生菌制剂的区别
益生菌的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下面举例说明6种常用益生菌制剂的主要区别。
温馨提示:“通用名”相同的益生菌制剂中的活菌数量不同,散剂、胶囊、片剂用法用量差异较大。
了解10种益生菌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的区别
1、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摄入一定数量时,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例如,双歧杆菌(从粪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末端常常分叉,故名双歧杆菌。
2、益生元:
不被人体消化的食物成分寡聚糖,能选择性地刺激肠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某些有害细菌生长繁殖。
主要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水苏糖等数百种低聚糖类,以及抗性淀粉等。
因益生元具有非消化性,易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诱发高渗性腹泻。
3、合生元: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剂。
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
1、益生菌多为活菌制剂,溶解时水温不宜超过40℃;
2、除布拉酵母菌散(亿活)、酪酸梭菌活菌散(米雅)外,其它益生菌制剂与抗菌药物至少间隔2~3小时;
3、益生菌制剂与蒙脱石散、铋剂、鞣酸、药用炭等有吸附作用的药物联用时,至少间隔2~3小时。
要学习更多育儿知识敬请扫描下面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