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15小时接诊3例急性心梗夏季

不少人认为

只有寒冷的冬季才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

其实炎炎夏日

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不少见

就在上周五

医院在15小时内

竟接诊了3位急性心梗患者!

3例“教科书式”急性心梗,提醒大家千万别忽视这种病七旬大爷胸痛缓解后没就诊,结果再次发作

医生:即使胸痛缓解,医院就诊检查

6月28日00:48,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70多岁的黄大爷,前一晚10点多出现胸痛,疼痛放射到背部,持续了1个小时后胸痛明显减轻,他就以为不用就医了。儿女不放心,仍电话咨询医生朋友,医院就诊。医院检查后,心电图提示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紧急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完全堵塞。

医院心血管科熊尚全主任医师表示,这位黄大爷以前就有过心肌梗死病史,像这样的患者即便胸痛缓解了,也不能掉以轻心,医院就诊检查,由专业的医生排查是否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如急性心梗。

八旬老人不想手术,抢救延误了3个小时

医生:时间就是心肌,每一秒都不得耽误

6月28日上午8点多,医院胸痛中心又接诊了一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胸痛中心团队仅用了24分钟,就开通了患者堵塞的冠状动脉,使患者的胸痛缓解。然而,在此之前,因为患者的不理解、不配合已延误了3个小时。

“本来8点多就应该进行的紧急冠脉介入手术,拖到11点多才开始。在那3个小时里,不断劝说患者,详细解释他的病情和急性心梗的危害,最终在家属帮忙劝说下,患者才同意手术。”熊尚全主任医师说。

83岁的马大爷说:“那天早上7点多,持续胸痛,全身大汗,医院。我以为是中暑,只让医生开点药。医生给做了心电图检查,说是急性心梗。可我想着前几天有同一个小区的,做了抢救也‘走掉’,就不想手术。”

熊尚全主任医师一再强调:“心梗是胸痛中凶险度最高的,每一秒钟都是在与死神竞速。发现急性心梗,越快开通血管越好,这样病人心肌就坏死得越少,预后就会越好,病人及家属应全力配合医生救治。”

▲马大爷(左)和高先生(右)

男子冲澡进17℃空调房,没多久就出事了

医生:运动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皮肤湿冷,心率很慢,血压80/52mmHg。”这是6月28医院接诊的第三例急性心梗病患。在急诊介入手术的过程中,患者还发生过心室颤动,经胸外按压、电除颤才将患者从死神面前抢回来。

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患者高先生,不到50岁,目前留院观察治疗。他说,当天中午天很热冲了个澡,没擦干就进入17℃的空调房,没多久就觉得胸闷痛、恶心、呕吐、头晕、大汗淋漓、四肢冰凉无力,以为是中暑了。同事觉察他情况不对,医院看看,他再三犹豫,又过了一个医院急诊科。

“虽然有高血压、糖尿病,平时没有规范用药,但想着自己经常运动,以为这次只是中暑了,没想到是急性心梗,还这么严重,差点要了我的命。”高先生说。

警惕!夏季这些行为最易引发心梗1过度贪凉,小心空调、冰西瓜、刺激性饮食……

除了前文提到的高先生洗完澡马上进入低温空调房导致心梗的病例,冰西瓜、冷饮、刺激性饮食,也是需要警惕的高危因素。

78岁的李大爷患高血压、冠心病好多年了。夏季天气较热,为解渴,他一口气吃下了半个冰西瓜,随后突然感觉胸前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家人发现后,医院。经检查诊断,李大爷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差点没抢救过来。

专家介绍,造成心脏血管痉挛的风险包括压力过大、过劳、气温骤降、抽烟、喝酒、滥用药物或食用过多低温食物等。对前面的一些危险因素,血管不好的人通常会加以防范,但食用过多低温食物常被忽视,这样会引起头部血管痉挛等。尤其夏天,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温度一般都在-6℃以下,而口腔温度在37℃左右,温差悬殊。若快速进食,会强烈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另外,胃、肠在受到较强的低温刺激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诱发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称为“冰箱性胃炎”。

除了低温饮食,还有些刺激性饮食也容易让血管“抽筋”,如浓茶、浓咖啡、酒精、辣椒等,有冠心病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每个人对辣椒的耐受程度不同,不要轻易尝试自己可能接受不了的辛辣食物。酒精、咖啡因摄入到一定量时,会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心脏加快收缩频率及强度,也可能诱发血管痉挛。因此,饮酒要适度,也不宜过量摄入浓咖啡、功能型饮料等。

专家提醒广大读者,夏季避免心脏血管痉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饮食中不要摄取过多胆固醇;早戒烟,避免高危因素;每天保持规律的运动;吹空调要有节制;少吃过凉食物。

2运动过度、疲劳过度、暴饮暴食

夏季是减肥健身的好季节,“夜跑族”“健身房族”也多了起来,但是,运动也是容易诱发心梗的重要因素。

前不久,“夜跑族”小刘在夜间运动时突发剧烈胸痛,痛感强烈,令身强体壮、长期锻炼的他也难以忍受。小刘立刻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师迅速联系了心内科值班医师,为小刘进行心电图检查,结合其动态变化,心内科医师诊断其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医院立即对小刘的冠脉重新开通,使用球囊扩开闭塞的血管。之后,他的各项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手术后做心脏彩超复查也显示心脏收缩功能无明显降低。

医生介绍,下列三种情况极易诱发心肌梗死:

①晨起6时至12时,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管)张力增高。

②重体力活动、剧烈运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此时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心肌细胞需氧量突然增加,造成短时间内缺血、缺氧,易发生心肌坏死。

③饱餐后,尤其是进食过量脂肪时,此时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

3警惕最要命的“无痛心梗”!

心梗的发生并非都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无痛心梗”是最不易察觉又最致命的心梗类型。

年逾花甲的张先生得2型糖尿病10年了。一天,他清晨出门锻炼,在路上突然昏倒,被路人急呼医院,诊断为“大面积急性心梗”,经过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医院后十分后怕和纳闷,他从来没有过心绞痛之类的心脏病表现,怎么突然就心梗了呢?

实际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常常相伴存在。冠心病人出现心梗时一般会有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但糖友的血管和神经由于长期浸泡在“糖水”里,受损严重,导致发作心梗时也没有疼痛感,因此被称作“无痛性心梗”。

牢记!夏季心梗的主要预防措施保持平和的心态夏天容易导致交感张力增高,引起血压、心率的快速变化,增加心肌耗用,诱发斑块破裂,应当避免情绪激动。合理使用空调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不要一味贪凉。避免大量吸烟以及进食冷饮食用大量冷饮,包括饮料、啤酒、冰糕等,亦容易诱发冠脉痉挛,导致心梗发生。及时饮水及时充分的补充水分,可以保证充足血容量,避免因血液黏稠度增高诱发心肌梗死。健康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护正常的血管机能,运动以心情舒畅、不感到疲惫为准;运动不要过早过强,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劳逸结合。饮食清淡清淡饮食可以减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风险。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等含有天然的抗氧化成分,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如阿司匹林、降压药等,切莫因为没有症状或怕麻烦而自行停用必须的药物。

转发分享

提醒身边更多人!

尤其是家里老人

有既往病史的更要警惕!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综合福建卫生报、人民网健康

编辑陈韵婷

监制黎伦俊范雄

推荐阅读定了!7月5日,外交部向全球推介福建!热带风暴级!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将诞生!时速有点像自行车?福州将……严重或被解聘!福州对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实行记分管理!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事?

长按识别下方







































老中医专业治白癜风
白癜风优惠政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jx/3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