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聚焦第十届浙江省消化病大会暨第四届美

导读:秋风过耳,初冬暖阳,第十届浙江省消化病大会暨第四届美国胃肠病协会中国学术周在杭州隆重召开。自第一届大会以来,浙江省消化同道奋发求实、与时俱进、创新砥砺、风雨同舟,共同见证了许多辉煌。

11月11日上午,大会主席浙江中医院吕宾教授主持了盛大的开幕式,诚挚欢迎来自国内外各地的专家以及各位代表。浙江大学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大会主席姒健敏教授,浙江省医师协会秘书长田云鹏,美医院胃肠病科主任ChungOwyang教授分别致辞,庆贺大会的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名师云集,精彩纷呈,邀请6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设了主会场和六个分会场,省内外一千余名消化界同道共聚盛会。会场坐无虚席,共享学术饕餮盛宴。

11月11日上午,主会场大会中,国内外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台上台下互动热烈,激发了与会人员极大的兴趣,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

图中分别为:浙江大学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大会主席姒健敏教授;美医院胃肠病科主任ChungOwyang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委、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承薇教授;密西根大学JohnKao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侯晓华;医院消化科教授YorimasaYamamoto;明尼苏达大学教授RanBlekhman。

此次大会开设了六个分会场(上消化道疾病;下消化道+肝胆胰脾疾病;青年委员会论坛;护理洗消;UEGW会议进展会;G侦探),国内外专家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参会者踊跃讨论,各抒己见。

图为分会场一,部分报告专家分别为:浙医二院滨江院区副院长王良静教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季峰教授;浙医二院消化科副主任杜勤教授;恩泽集团消化病分院院长叶丽萍教授;温州医院消化科主任黄智铭教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叶斌教授。

图为分会场二,部分报告专家分别为:执业营养师,博士后EmmaHalmos;浙江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陈春晓教授;浙江大学医院消化科主任戴宁教授;浙江大学医院内镜中心主任高敏教授。

图为分会场三,部分报告专家分别为:浙江中医院副院长张烁教授;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秘书兼委员陈洪潭教授。

图为来自省内的青年优秀论文作者们,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和深入的交流

图为分会场四护理洗消会场,主要畅谈了护理技术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内镜洗消的最新理念进展。部分专家报告分别为: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黄丽华;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控专业委员会内镜感控学组组长、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护师方英;浙江大医院内镜中心护士长陈来娟;浙江中医院内科护士长江丽萍。

11月12日,会议议程进入第二天,参会代表们仍热情高涨,现场座无虚席。

图为会议现场

图中大会报告专家分别为: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游苏宁;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消化道肿瘤实验中心主任、长江学者于君教授;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吴开春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周丽雅教授;医院副院长房静远教授。

图中大会报告专家分别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吕农华教授;浙江中医院吕宾教授;浙江大医院副院长许国强教授;浙江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蔡建庭教授。

闭幕式:王良静教授主持了闭幕式,感谢国内外专家以及消化界同道齐聚于此,共同积极探讨交流。此次学术盛宴的圆满举行,也为明年第十一届浙江省消化大会以及华东六省一市消化年会在杭州的召开预热。

浙江省消化病大会会务人员合影

浙江消化踏上十年风雨兼程登高路

求思求识求学求进浙消化人再进取

大会主席吕宾教授话大会亮点

干货:汇聚部分专家授课概要

上消化道疾病

鉴于我国胃肠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问题,急切需要不断探索和研发针对胃肠癌的新诊疗手段,以改善现状。此医院姒健敏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当前国内外在胃肠癌诊疗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探索,比如定标活检技术,“三全”内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在胃肠癌防治领域的应用,另在场医生耳目一新。

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容乐观,并且存在早期特征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等方面问题,鉴于此,浙医二院滨江院区王良静教授详细为大家讲解了如何提升食管癌早期检出率有关策略,同时也为大家详细解读了针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决策和策略问题,另在场医生受益匪浅。

关于GERD问题,传统外科手术对患者损伤大,副作用也多,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需求。无独有偶,GERD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抑酸剂或制酸剂,其远期患者获益一般,各种副反应比较明显并且约1/3的患者对PPI反应不佳。微创技术治疗GERD的呼声越来越高,吕教授指出,现有研究提示微创技术可改善GERD患者症状、减少/停止PPI,无明显副作用,微创抗反流治疗可作为治疗GERD的备选方案,常见的微创技术有射频、经口胃内折叠、抗反流黏膜切除、电刺激LES等。

据医院房静远教授会上透露,令人期待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即将刊发,房教授此次会上就共识部分条款进行了解读,比如新共识提出新概念“胃龄”,它可以反映胃黏膜细胞的衰老状况,而年龄、胃黏膜细胞衰老情况与胃癌的发病率可能具有相关性,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北医三院周丽雅教授会上跟大家分享了年度幽门螺杆菌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证实Hp根除后患者长期使用PPI会增加胃癌风险。Hp感染与缺铁有关,缺铁影响着世界人口的30%,并且铁缺乏与胃癌前病变及胃腺癌的高发生率相关。胃癌患者的胃内菌群明显发生改变,比如胃癌患者产乳酸的细菌数量大大增加。

下消化道疾病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以及肠癌的相关研究成为近些年来的热点和焦点,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君教授及其团队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于教授指出,未来通过“试剂盒”检测肠道微生态进而判断肠癌发病率和/或危险程度不是没有可能,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或可治愈肠癌,甚至做到精准调控肠道微生态来防治肠癌。于教授还跟会议现场医生分享了她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于教授的分享赢得阵阵掌声。

针对消化医生普遍







































白癜风不能吃什么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jx/1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