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凉风阵阵,最近不少朋友发现天气开始变冷,又到了秋冬流感的高发期,身边的人很多出现了咳嗽、咽痛的症状。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伴有肠胃不适症状。流感病毒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抗原易变异,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
那么,既然流感病毒这么厉害,那很多病人会问,我们感冒了可以直接吃连花清瘟胶囊,或者吃小柴胡颗粒吗?其实流感属于中医的“感冒”范畴,常见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燥感冒、阴虚感冒等多种类型,而我们常说连花清瘟胶囊、小柴胡颗粒都是主要针对里面单独的一种证型,因此得了流感最好还是需要找专业的医生就诊治疗最为恰当。
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此,我们可以提高自己体内的正气,
来预防流感的发生。
具体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首先,秋天秋高气爽,天气逐渐变冷,就不该再穿凉鞋、短裤,要根据气候变化添衣,防护秋燥感冒,不能贪凉。
其次,秋天气候以干燥为主,容易损伤人体肺阴,因此我们要注意滋阴润肺。中医认为秋季在脏腑上与肺相应,肺喜润恶燥,根据个人情况,我们要减少辛辣刺激、烧烤之类食品,多吃酸甘滋润的食物,例如百合、沙参、银耳、萝卜、牛奶。中老年人就慢性患者可服用秋梨膏、莲子、山药、鱼肉等食品。
最后,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我们要注意皮肤的保湿,秋天风力大,人体表面水分容易蒸发,易出现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我们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设备,同时补充人体水分,适当可以喝蜂蜜水、梨汤,清洁皮肤后涂抹一些润肤产品。
秋天到,流感袭,
最为稳妥的还是建议您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中医科介绍
基本概况
我中心中医科拥有一支立足于中医经典理论,传承中医药学、精于中医药技术的学术团队。科室运用中医思想理念,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为工作思路,突出中医特色,充分运用针、药、灸、理疗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对慢性疾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开展中医特色的治疗与保健。
诊疗范围
目前科室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攻方向,并运用中西药治疗内科杂病,如荨麻疹、慢性湿疹、老年瘙痒症、胃炎、胃溃疡、咳嗽、月经不调、妊娠感冒、产后调养、儿科常见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变异性哮喘、异位性皮炎、厌食、便秘、腹泻等。并运用浮针、温针灸、颊针等针灸特色疗法治疗慢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顽固性面瘫、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等。
专家介绍
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会任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珠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主攻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技术擅长:
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甲状腺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头晕头痛、痤疮、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脱发、带状疱疹、月经不调、黄褐斑、雀斑、小儿反复感冒、咳嗽、鼻塞流涕、厌食等疾病,并注重中医体质辨识及亚健康的中医药、膏方调理;擅用针灸、颊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内科杂病等。
执业理念:善医遣药民为本,治病扶危济世人。
中医学硕士
毕业于天津中医药科大学,本科就读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亲自带班的首届中医传承班;硕士期间师从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年。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篇。
主攻方向: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疼痛疾病、皮肤病、脑血管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
技术擅长:善用中药治疗荨麻疹、湿疹、老年瘙痒症、痤疮、失眠、焦虑抑郁状态、阳痿、早泄、糖尿病、高血压、咳嗽、头晕头痛、体质调理、胃肠炎等疾病;擅长针刺及艾灸结合治疗头痛、颈、肩、腰、腿痛、顽固性面瘫、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肥胖症等。
执业理念:敬德修业,继承创新。
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