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见习笔记

见习前肝硬化

一、概述: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因肝脏变性硬化,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显著改变,临床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特征,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死亡

二、十个病因

l病毒性肝炎(乙肝常见)(我国最常见)

l慢性酒精性肝炎

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l药物或毒物

l长期胆汁淤积

l肝脏血液循环障碍(右心衰)

l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l免疫紊乱

l血吸虫病

l隐源性肝硬化

三、病理

l小结节性肝硬化(<3mm)

l大结节性肝硬化(>3mm)

l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四、临床表现(失代偿期)

1.门静脉高压

l脾大

l侧支循环建立: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腹壁静脉、直肠下端静脉丛曲张

l腹水

2.肝功能减退

l全身症状:消瘦、乏力、面暗

l消化道症状: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l出血倾向和贫血

l内分泌紊乱: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

五、病理生理

1.腹水形成机制

l门静脉压力增高

l内脏动脉扩张

l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l其他:毛细血管通透增加、继发排水减少、腹水吸收减少

六、诊断

1.诊断依据

l病史:肝炎史、饮酒史、药物史、输血史、遗传性疾病史

l症状体征: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

l肝功能试验: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l影像学检查:B超、CT

2.病因诊断、病理诊断、肝脏储备功能诊断、并发症诊断

七、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

2.感染:发热的肝硬化患者

3.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衰竭,系指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出现功能性肾衰,临床特征为自发性尿少或无尿、氮质血症、低钠血症和低尿钠

4.原发性肝癌:肝大痛、发热、AFP持续升高

5.肝性脑病:慢性反复发作性木僵与昏迷、扑翼样震颤

6.肝肺综合征

7.肝硬化性心脏病

八、治疗

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腹水治疗:限水限钠、首选螺内酯

腹水穿刺适应症和禁忌症

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

一、定义:急性胰腺炎(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和坏死等炎性损伤。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和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为特点。多数患者病情轻,预后好,少数患者可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胰腺局部并发症,死亡率高。

二、病因

常见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

三、临床表现

症状:

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的束带状痛,弯腰抱膝或前倾可减轻;

恶心呕吐频繁发作,呕吐后腹痛无缓解

发热

低血压及休克

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Gery-Turner征、Cullen征

四、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急性胰周液体积聚和急性坏死物积聚

胰腺假性囊肿

包裹性坏死和胰腺脓肿

2.全身并发症

ARDS、急性肾衰、心衰、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凝血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高血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SIRS

五、辅助检查

血清淀粉酶:6-12h开始升高,48h开始下降,持续3-5天,

血清脂肪酶:24h开始升高,持续7-0天,24h内超3倍

血钙显著下降2mmol/L以下(与严重程度平行),血糖>11.2mmol/L

平片、超声、CT

六、诊断

急性发作的剧烈而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排除其他急腹症

上消化道出血

一、病因: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

二、临床表现

呕血与黑便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短时间出血量>ml)

贫血

发热

氮质血症

三、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确立

临床表现+实验室依据

排除消化道以外出血

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2.出血严重程度评估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

成人每日

5-10ml粪隐血阳性

50-ml黑便

>-ml呕血

>-ml全身症状(头昏、心慌、乏力)

短时间>ml周围循环衰竭

3.出血是否停止判断(判断活动性出血)

l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红色血便,或伴有肠鸣音活跃;

l经快速输液、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后又恶化,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稳定又再下降;

l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l补液和尿量足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l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4.出血的病因诊断

5.危险性预测

常见疾病及其症状简述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胃灼热、胸痛、哮喘。PPI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咽或呼吸道引起的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Barrett食管

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疼痛、反流呕吐

急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应激、阿司匹林、酒精)

慢性胃炎:大部分无症状体征

消化性溃疡:上腹中部疼痛(GU餐前且进食缓解、DU餐后)

胃癌:上腹疼痛、早饱、食欲减退、消瘦

肠结核:右下腹痉挛性阵痛伴腹鸣,餐后加重,右下腹压痛。腹泻与便秘。右下腹肿块。毒血症。晚期易并发肠梗阻。轻中度贫血

结核性腹膜炎:发热、腹水、腹壁揉面感、腹部包块

溃疡性结肠炎(UC):反复腹泻伴粘液脓血便,左下或下腹痛、里急后重,排除诊断

克罗恩病:(CD)右下腹或脐周痉挛性阵痛,餐后加重,腹泻,右下腹或脐周腹部包块,瘘管、肛周病变,发热营养障碍,易并发肠梗阻

大肠癌: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痛不传,排后不解

肠易激惹综合征:反复下腹痛,排后解,排便频率和粪便形状改变

功能性便秘:排便费力,干粪球,排不尽,排便阻塞感,3次/周

慢性腹泻:排便≥3次/日,水样泻、炎症性腹泻、脂肪泻

乙肝:血清HBsAg阳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乏力和瘙痒

药物性肝损伤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肝性脑病

急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上消化道出血

黄疸

消化内科症状

症状:

腹痛

腹胀

腹泻

便秘

恶心呕吐

呕血、黑便和便血

黄疸

消瘦

腹块

嗳气

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

里急后重

咽下困难

灼热感或烧心

问诊和采集病历问诊摸版

问诊内容(提问)

您好,我是消化内科的见习医师,现在过来给您再详细了解记录下疾病情况,希望能够得到您的配合。

一般项目:几岁?

主诉:这次医院?

现病史:

1.主要临床表现:具体哪里?什么时候开始?多久一次?什么样的?其他地方不舒服?起病前饮食(酒冷辣油)、外伤、药物?去哪里治疗,用什么药,用药后感觉?

2.一般情况:胃口怎样?睡眠怎么样?大小便怎样?最近量体重?

既往史:有没有得什么病?(什么时候、哪里看、诊断、检查、手术情况、用药、恢复)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炎?结核?有受伤或手术?有输过血?对什么过敏?接种疫苗?

个人史:现在住哪?哪里出生?最近有没有去过外地?抽烟喝酒?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

婚姻史:生几男几女?爱人和小孩健康?

家族史:父母健康?家族里有没有和你类似情况?家族里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炎?结核?

腹痛问诊

哪里痛?什么时候开始痛?到现在每天都有痛还是几天痛一次?每天痛的次数多吗?一阵阵痛还是持续的痛?胀痛、闷痛还是绞榨痛?痛感不变、减轻或加重?有没有痛到其他地方?一次痛多久?躺和坐哪个更痛?(吐后或排便后会不会比较不痛)痛的时候有无发热、恶心呕吐、大汗、乏力、头痛、头晕、畏冷寒战、腹泻、呕血、黑便、胸闷、胸痛、眼黄皮肤黄?痛前饮食、感冒、外伤、吃药?什么时候、去哪里、治疗,做了什么检查,作何诊断,用什么药,用药后情况如何?

体格检查

贫血、黄疸

视诊: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体毛、腹股沟)、腹壁静脉、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上腹部搏动

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搔刮试验

叩诊:腹部叩诊音、移动性浊音、肝胆胃脾叩诊

触诊:腹部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肝脾胆)、腹部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搏动)、液波震颤

上消化道出血案例分析

一、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为静脉曲张来源和非静脉曲张来源(80%)

二、血色素判断失血情况

轻度:9-11g

中度:6-9g

重度:3-6g

极重度:<3g

三、判断血压是要比较基础血压

四、三大常规、血型、心电图必做

五、药物治疗:PPI+生长抑素为首选。内镜下止血、介入栓塞、手术。

消化内科常见操作

一、仪器

超声镜、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二、技术

1.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技术(EUS-FNA)

2.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3.内镜黏膜性剥离术(ESD)

4.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

5.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

6.内镜下肌切除术(POEM):贲门失弛缓症(鸟嘴征、胃泡消失)

7.黏膜下隧道切除肿瘤(STER)

三、齿状线

机体内齿状线有两处

1.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为肛管的鳞状上皮和直肠的柱状上皮移行处,将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称为齿状线。

2.食道与胃黏膜交界处;为食管鳞状上皮和胃柱状上皮移行处,齿状线上移可见于Barrett食管。

四、胃镜——到十二指肠降部

上为胃小弯

下为胃大弯(有皱襞)

左为前壁

右为后壁

五、肠镜——到回盲部

升结肠:倒三角形

肝曲、脾曲:蓝绿色

横结肠:正三角形

降结肠:圆形,皱襞宽大

直肠:血管多且明显

附:

1.肝硬化三系降低

2.食管: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

病历书写

主诉:左上腹痛1天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3天饮ml啤酒,入院前1天出现左上腹刺痛,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无进行性加剧,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无头痛、头晕、发热、畏冷、寒战,无眼黄、尿黄、皮肤黄,无腹胀、腹泻、呕血、黑便,无胸闷、胸痛、大汗淋漓等不适,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淀粉酶,IU/L,脂肪酶,U/L”,予抗感染、制酸、胰液分泌、补液等对症处理后,腹痛较前好转,今为进一步诊治,拟“急性胰腺炎”收入院。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一般,大小便如常,体重减轻。

既往史:3年前因“十二指肠间质瘤”于“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有输血(量未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乙肝”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和其他重大手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宁德市,现居住福州,无疫水接触史,无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吸烟史10余年,4-6支/天,未戒烟。机会性饮酒,否认冶游史。

婚育史:30岁结婚,育有1子,配偶及其子均体健

家族史:父亲因“淋巴瘤”去世,母亲、兄弟姐妹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否认家族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乙肝”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初步诊断:急性胰腺炎(轻症,酒精性?)

鉴别诊断

1.消化道脏器穿孔

2.胆石症

3.急性肠梗阻

问答题汇总上消化道出血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①、消化性溃疡(40~50%)最多

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0~20%)

③、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④、胃癌

⑤、其他: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积十二指肠71

二、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①、呕血和黑便

②、血便和暗红色大便:多为中下消化道的临床表现,一般不伴呕血

③、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④、贫血和血象变化:出血后3~4h才出现贫血

⑤、发热:24h内出现低热,3~5天恢复

⑥、氮质血症: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h达高峰,3~4日后降至正常

三、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

①、确定消化道出血

②、出血程度的评估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

>5cm粪便潜血即可阳性>50cm可出现黑便

胃内积血量>ml可引起呕血>ml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

>ml,可出现休克表现

③、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④、判断出血部位及病因:病史体检,内镜,影像学,手术探查

⑤、预后估计

四、上消化道继续出血和再出血的判断指标(11七)

上消化道出血判断继续出血标准(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

①、反复呕血或黑便(血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肠鸣音活跃

②、周围循环状态经充分补液及输血后仍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又继续恶化

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

④、补液与尿量足够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五、简述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答: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急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抗休克、72

迅速补充血容量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1)一般急救措施:患者应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严密监测

患者生命体征,对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

(2)积极补充血容量

(3)止血措施: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出血量大,死亡率高

①、药物:生长抑素,垂体加压素

②、内镜治疗:出血量为中等以下可用

③、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④、气囊压迫止血:三腔二囊管

非曲张静脉出血:溃疡性出血多见

①、抑制胃酸分泌

②、内镜治疗

③、介入治疗: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

④、手术治疗

胰腺炎

一、胰腺炎血淀粉酶变化及脂肪酶变化

血清淀粉酶:2~12h开始升高,48h开始下降,持续3~5天

血清脂肪酶:24~72h开始升高,持续7~10天,敏感性特异性略优于淀粉酶

酶的高低与病情程度无确切关联

二、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

轻症:有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

同时有血清淀粉酶和(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以诊断。

重症:除具备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且具有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脓肿)

和(或)器官衰竭

有以下表现应当按重症胰腺炎处置:

①临床症状: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

②体征:腹肌强直、腹膜刺激征,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

③实验室检查:血钙显著下降2mmol/L以下,血糖>11.2mmol/L(无糖尿病史),血尿淀粉酶

突然下降;

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①、循环系统:低血压,休克,猝死

②、泌尿系统:少尿,无尿

③、神经系统:意识障碍,精神失常

④、呼吸系统:呼吸困难

⑤、消化系统:上消化道出血,全腹膨隆,广泛压痛反跳痛,移动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少数有Grey-Turner征,Cullen征68体温持续升高或不降

四、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诊断

①、确定胰腺炎:3项中的任意2项

1)症状:急性,持续中上腹痛

2)实验室:血淀粉酶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

3)影像学:急性胰腺炎的典型影像学改变

②、确定轻症,重症,还是中度重症

③、寻找病因

鉴别诊断

①、胆石症:有胆绞痛病史

②、消化性溃疡:胃:餐后痛,十二指肠:饥饿痛

③、心肌梗死:有上腹疼痛,血尿酶正常

④、急性肠梗阻:不排便不排气,腹部平片可见多个液平面

治疗原则:寻找并去除病因,控制炎症

①、监护,器官支持,营养支持

②、镇痛

③、减少胰液分泌:禁食,抑制胃酸,生长抑素等

④、急诊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去除病因(重症胰腺炎尽量内镜做

⑤、预防感染

五、胰腺炎的并发症

局部:胰腺脓肿、假性囊肿

全身:

①急性呼吸衰竭

②急性肾衰竭

③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④消化道出血

⑤胰性脑病

⑥败血症及真菌感染

⑦高血糖:多为暂时性;

⑧慢性胰腺炎:少数演变为慢性胰腺炎。

六、重症胰腺炎治疗的综合性措施

(一)内科治疗

1.监护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3.营养支持

4.抗菌药物5.减少胰液分泌6.抑制胰酶活性69

(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

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者。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及(或)放置鼻胆管

引流。

(三)中医中药对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疗效

(四)外科治疗1.腹腔灌洗2.手术

肝硬化

一、试述肝硬化常见的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主要为乙型、丙型肝炎。其次为酒精中毒引起的肝硬化。其他如胆汁淤积、循环障碍等原因也可引起肝硬化。

二、肝硬化腹水机制(10七)

①门静脉压力升高;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低蛋白血症

③有效血容量不足;60

④其他: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能作用减弱

三、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门静脉高压

2)低蛋白血症

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

5)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6)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四、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①、代偿期: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可有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

②、失代偿期: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类临床表现

1)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黄疸,出血和贫血,低蛋白血症

内分泌失调:性激素代谢障碍(蜘蛛痣肝掌的出现于雌激素增多有关)

2)门静脉高压:

1、腹水是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的共同结果

2、门-腔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发生出血,难止),腹壁静脉曲张,

痔静脉曲张,腹膜后吻合支曲张,脾胃分流

3)脾功能亢进及脾大

五、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①全身症状乏力为早期症状,其程度可自轻度疲倦至严重乏力。体重下降往往随疴情进展

而逐渐明显。少数患者有不规则低热,与肝细胞坏死有关,但注意与合并感染、肝癌鉴别。

②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为常见症状,可有恶心、偶伴呕吐。腹胀亦常见,与胃肠积气、腹

水和肝脾肿大等有关,腹水量大时,腹胀成为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腹泻往往表现为对脂肪和蛋

白质耐受差,稍进油腻肉食即易发生腹泻。部分患者有腹痛,多为肝区隐痛,当出现明显腹痛时

要注意合并肝癌、原发性腹膜炎、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等情况。

③出血倾向可有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癜,女性月经过多等,主要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减少及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有关。

④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的症状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可发生闭经、不孕。

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严重肝功能减退易出现低血糖。

⑤门静脉高压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致上消化道出血时,表现为呕血及黑粪;脾功

能亢进可致血细胞三少,因贫血而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等;发生腹水时腹胀更为突出。

六、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①侧支循环形成与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61

②脾肿大:淤血脾,脾功能亢进可致血细胞三少,因贫血而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等

③腹水: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蛙腹、脐疝。

七、试述肝硬化诊断标准

(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

(2)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3)肝脏质地硬有结节感;

(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

(5)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

八、肝硬化的治疗

①、保护或改善肝功能:抗HBV,HCV治疗,慎用损伤肝脏的药物,维护肠内营养,保护肝细胞

②、门静脉高压症状及其并发症治疗

1)腹水:限制钠水摄入,利尿,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排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③、手术:各种分流,断流及限流术

④、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⑤、患者教育

九、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①限制钠和水的摄入

②利尿剂

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④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⑤难治性腹水的治疗

(1)排放腹水、输注白蛋白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3)肝移植62

(4)腹腔颈静脉转流术(白皮答案:自身腹水浓缩回输)

十、肝硬化的并发症

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②感染

③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

④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ndrome,HPS)

⑤原发性肝癌

⑥肝性脑病

⑦肝硬化性心肌病

⑧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⑨门静脉血栓形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et/6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