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胃炎取穴和方法

胃炎

艾灸取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

症状分析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根据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一般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常急性发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泛酸等症状。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亦可见上述症状,但病程较长。

胃炎属于中医学中“胃痛”、”胃脘痛“的范畴。本病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症。该病病位在胃,与脾、肝的关系密切。

艾灸取穴方案

1.中脘穴

和胃健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处。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2.天枢穴

调理肝脾,排寒气,疏通大肠腑气,使得津生而便通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穴。

3.足三里

滋长气血,补肾益气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艾”心小贴士

1.艾灸调理急性胃炎,尤其是虚寒性和寒邪犯胃型,具有良好的疗效。

2.患者平时应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力求做到有度、有节,勿过饥过饱,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力戒烟酒,心情舒畅。

3.食疗方:砂仁山药粥。砂仁5克、粳米克、山药15克。粳米煮粥,砂仁末入粥中,再稍煮即可。每日一次。适用于虚寒性胃炎。

艾灸小常识

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灸前灸后注意事项及调养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2.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4.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5.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因为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8.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2.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赞赏

长按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et/2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