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许只死一桶鱼,明天可以增加到半船鱼

我所在仙桃市五湖渔场养殖区,每年养殖鳊鱼的塘口都会出现大量死鱼的情况,从每年的3月放鱼种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份。疾病一旦爆发,病情会来得很猛,每天鱼的死亡量几乎成几何倍数增加(今天也许只死一桶鱼,明天可以增加到半船鱼),经济损失很大。病鱼的特征是狂游、打转、身上基本没伤、鳃丝鲜红,很容易误判为鳊鱼中毒了,但解剖后会发现鱼的整个肠道鲜红、肿胀,有鲜明的肠炎特征。

经过3年多的一线服务,我们发现根本原因还是在苗塘里,而且与苗期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关系。人们常常用“体质”去换“疗效”,鳊鱼苗一旦发病,就内服恩诺沙星,低含量不够,直接用原粉;低剂量不够,直接用高剂量,也许鱼病迅速好了,那下一次呢?鱼产生了耐药性,只得再加剂量、用原粉,反复出现几次,那后果不堪设想。这种用“体质”去换“疗效”的做法,为以后的梅雨期和快速生长9、10月高峰阶段,埋下了很大隐患。我遇到一个老师傅,80斤一包的饲料拌克恩诺沙星原粉,而且在养殖后期长此以往的内服,直到卖鱼,让他无奈,让我震撼!

苗期还有一个问题是卖鱼种的那段时间,为让鱼种增重,人们会大量投喂饲料,喂得很猛,能吃多少喂多少。一旦死鱼,不怕,因为觉得恩诺沙星是万能的!别人把苗买回去了,放到塘里如何?一般鳊鱼5月才开始发病,但3月份进塘不久就发病了,鱼死得猛,肠道鲜红,治疗很是麻烦,不知用低含量的恩诺沙星还是直接使用原粉?用原粉用多少呢?鱼病治疗也需精准用药,迟一天和早一天,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天差地别,再者鱼种到了一个新的、更大的环境,料台驯食也需要时间。我遇到有一个老师傅有个新塘,水质好、增氧设备好,但鱼种下塘就开始死鱼,一直持续了几个月,直到塘里鱼种损失殆尽才停。在苗进塘不久,他怀疑饵料霉变或饲料的质量比较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于是换成更优质的饵料且内服保肝利胆防肠炎,也下过很多药都没明显效果,最后他归结于恩诺沙星没有用到位。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不是。

在原有基础上,如何提高苗子质量呢?我觉得需要注重池塘环境,有一个好环境,就是有了一个好的生长空间,再配合优质的饵料,定能茁壮成长。在育苗期我们一般使用的是粉料或破碎料,投喂量大、浪费率高,我们在控制投饵机的同时也要勤调水,定期使用矿物肥,保持水体的肥度和优势藻群,防止出现脱肥、浑水和三高水等情况,从而达到时刻减少鱼苗应激的效果。

在成鱼池塘,遇到如梅雨季节那样的天气,池塘水质环境变化较大,氨氮、亚盐也容易升高,投喂量过大的池塘、体质虚弱的鱼,很容易患急性肠炎病。当发病时,不可过早停药,一定要不死鱼了,才考虑停,如若反弹,得不偿失。我遇到过一个师傅6月中旬鱼患急性肠炎了,投喂药饵,直到鱼死亡从几百条减到10多条时,觉得没事了,就停了药,过了两天后,鱼的死亡明显反弹,他慌了,怕抗生素再拌久了,鱼受不了。就开始对水体杀虫杀菌,用药计量很大,水都杀倒藻,明显浑了,不见好转,然后又解毒肥水,肥水的天气没选好,结果鱼死亡更严重了。最后进了漫长的调水增氧修复水质环境和内服高剂量恩诺沙星阶段(怀疑苗期超剂量用原粉了),才得以控制下来。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慎重消杀。杀虫药物对水体的菌藻破坏大,环境的稳定与否,决定了鱼的生死。同时杀虫后需要及时解毒,若没有及时的解毒,会破坏水质环境以及鱼的呼吸、消化系统,时间稍长,很容易出现鳃部出血、肠胃病变。我认识一个养殖户,鱼一直养得很好,水质也不错,在11月份越冬前,用辛硫磷杀虫后没解毒,一周左右开始死鱼,鱼像中毒一样在水里游,解毒多次都不见好。最后解剖多条病鱼,发现整个肠道都红肿了。由于用药迟了,治疗了半个月才见明显好转。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威

投稿与新闻线索提供,请联系

更多新闻

★数十载(年)一致选择——恒兴就是养好虾的保障

★“一亩田万元钱”浙南山乡推进稻渔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对虾慢料三小时,听说用这招“立竿见影”!

★鱼,我所欲也

★“肥药两制”绿色先行谱写“金平湖”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kxyy.fish.cn,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公告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有意愿入群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et/11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