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图片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心电图:“零基础”到有序阅读来源于:实习医学生心电图、血气分析、胸片阅读是内科医生三大基本功。心电图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其操作技术与阅读技巧应为各科医生所掌握。然而,由于心电图术语繁多,又涉及复杂的心脏电生理知识,因此一直是医学学习的难点。本文力求从最基本的心电图的波段含义开始入手,由浅入深地讲解概念,熟悉各个导联的含义,再了解正常心电图、基础异常改变、疾病特有表现。从而使读者能够从“零基础”入门,看懂简单的心电图。最后列表总结各疾病的特点,并提出一种心电图阅读顺序。今天先来复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正常心电图、基础异常改变等。有关疾病特异表现和心电图阅读顺序,请期待明日的推文。
一.各波段含义(从P开始,依照字母顺序向后排,QRSTU)
1.P波:心房除极
.PR段(实为PQ段):心房复极、房室传导
3.QRS波群:心室除极
第一个向上的波为R波(不是说最高的波是R波),R波左边为Q波,右边为S波。出现两个向上的波则第二个记为R’。若无向上的波记为QS波
超过0.5mV(竖5小格)大写,低于0.5mV小写
4.ST段:心室早期缓慢复极
5.T波:心室晚期快速复极
6.U波:产生机制未明
7.PR间期:心房除极至心室除极的过程
8.QT间期:心室除极至心室复极的过程
二.导联
1.肢体导联:
右臂(R)、左臂(L)、腿(F)组成了Ⅰ、Ⅱ、Ⅲ、aVR、aVL、aVF
(aVR反映右心室,其余左心室)
.胸导联:
“红黄绿棕黑紫”的顺序,组成V1~V6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平乳头)(右心室)
V:胸骨左缘第4肋间(右心室)
V3:V和V4的中点(室间隔、附近左右心室)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室间隔、附近左右心室)
V5:左腋前线与V4水平(左心室)
V6:左腋中线与V4水平(左心室)
V7:左腋后线与V4水平(后壁)
V8:左肩胛线与V4水平(后壁)
V9:左脊旁线与V4水平(后壁)
V3R~V6R:V3~V6的右侧对称处(用于小儿右心病变)
三.正常心电图
(一)按波段
1.P波
①方向:向量方向左、前、下,结合导联方向图,aVR向下,Ⅰ、Ⅱ、aVF、V4~6向上,其余均可。V1可有双向P波,先右心房除极,再左心房除极。
②时间:<0.1s(3小格)。
③振幅:<0.3mV(3小格)。
.QRS波群
①方向:Ⅰ、Ⅱ主波向上,aVR主波向下,其他肢体导联均可。V1、V主波向下(R/S<1),V3、V4的R/S波振幅相等,V5、V6主波向上(R/S>1)。V1~6的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降低。
②时间:0.06~0.10s(1.5~.5小格)。
③振幅:R波V1<1.0mV(大格)、aVR<0.5mV(1大格),否则右心室肥大。R波V5<.5mV(5大格)、aVF<.0mV(4大格),否则左心室肥大。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在肢体导联不应都<0.5mV,胸导联不应都<0.8mV,否则为低电压。
3.ST段
上抬(等电位线至ST上缘)、下移(等电位线至ST下缘)都不超过0.1mV(1小格),V1~V3上抬可稍高。
4.T波
①方向:Ⅰ、Ⅱ、V4~6向上,aVR向下,其余均可。若V1向上,其余胸导联均应向上。
②振幅:在胸导联可高达1.5mV(3大格)。
5.U波
T波后0.04s(1小格)内出现的小振幅波(<1小格),方向与T波一致,V、V3明显。
6.PR间期
时间0.1s(3小格)~0.0s(5小格)。
7.QT间期
时间0.3s(8小格)~0.44s(11小格),校正的QTc=QT/√RR。
8.PP或RR间期
0.6s(3大格)~1.0s(5大格)。
(二)按导联
Ⅰ:都为正向
Ⅱ:都为正向,各波振幅大于Ⅰ、aVF
aVR:都为反向
V1:QRS主波向下,R波V1~V6递增;可有双向P波;T波若正向,V~V6的T波皆应正向
V:QRS主波向下,T波可能高
V3:R波与S波振幅大致相等,T波可能高,U波明显
V4:R波与S波振幅大致相等,P波、T波正向
V5:都为正向
V6:都为正向
四.基础改变
(时间延长主要为传导阻滞,振幅增大主要为器质性肥大)
1.P波
①方向:逆行P波:aVR向上,Ⅱ、Ⅲ、aVF向上,表明异位起搏。
②时间:>0.1s(3小格),左心房肥大、房内传导阻滞。
③振幅:>0.3mV(3小格),右心房肥大。
.QRS波群
①时间:>0.1s(3小格),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室内差异传导、室性起搏)。
②振幅:
R波V1>1.0mV(大格)、aVR>0.5mV(1大格),右心室肥大;
R波V5>.5mV(5大格)、aVF>.0mV(4大格),左心室肥大;
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在肢体导联都<0.5mV,胸导联都<0.8mV,为低电压。
③病理性Q波:时间>0.04s(1小格),振幅>1/4R波,表明心肌梗死及其他。
④电轴:目测法看Ⅰ、Ⅲ导联,尖对尖(Ⅰ下Ⅲ上)电轴右偏,背对背(Ⅰ上Ⅲ下)电轴左偏
电轴偏向包括有如下含义:
心室肥大:左室肥大电轴左偏,右室肥大电轴右偏;
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电轴左偏,左后分支阻滞电轴右偏;
心室肌坏死硬化:电轴偏向正常心肌(病变心肌的反方向)。
⑤钟向转位:V3、V4R/S波振幅相等,V1~V6的R/S逐渐增大;
当V1、VR/S波振幅相等,为逆钟向转位,左室肥大(都变成左室的图形);
当V5、V6R/S波振幅相等,为顺钟向转位,右室肥大(都变成右室的图形)。
3.ST段
ST段压低,为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及低血钾、洋地黄、预激综合征等;
ST段抬高且弓背向上,为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室壁瘤;
ST段抬高且弓背向下,为急性心包炎。
4.T波
①方向:
T波倒置:Ⅰ、Ⅱ、V4~6的T波向下,<0.5mV(1大格),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深倒置:0.5mV~1.0mV(大格);
T波巨大倒置:>1.0mV(大格),肥厚型心肌病、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
②振幅:
T波低平:<1/10R波,心肌缺血;
T波高尖:高血钾、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急性心梗进展期。
5.U波:出现在非V、V3导联,低血钾。
6.PR间期
PR间期延长:>0.0s(1大格),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缩短:<0.1s(3小格)预激综合征、房室交界性心律。
7.QT间期
QT间期延长:男>0.45s(11格),女>0.46s(11格半),长QT综合征,及心肌缺血损害、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阻滞、低血钾等;
QT间期缩短:<0.39s(10格),短QT综合征,高血钙、洋地黄效应等。
五.心电图诊断疾病及临床意义
1.心房肥大
①右心房肥大:先心病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肺心病;
②左心房肥大:二尖瓣狭窄等;
③双心房肥大:先心病、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肥大
①右心室肥大:肺心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
②左心室肥大:高血压、冠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
③双心室肥大: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疾病、扩张性心肌病、室间隔缺损。
3.心肌缺血
①心脏病:冠心病、冠脉夹层、冠脉炎、心肌桥等;
②非心脏病:贫血、缺氧、甲亢、嗜铬细胞瘤。
4.心肌梗死
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完全堵塞,ST段抬高;
②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部分堵塞,ST段不抬高,肌钙蛋白升高;
③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部分堵塞,ST段不抬高,肌钙蛋白不升高。
5.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6.药物效应:洋地黄效应、洋地黄中毒。
7.起搏器
8.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不齐、病窦综合征;
②期前收缩(早搏):房早、室早、交界早;
③室上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
④室速;
⑤扑动与颤动:房扑、房颤、室扑、室颤;
⑥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莫氏Ⅰ型/文氏、莫氏Ⅱ型)、三度;
⑦室内传导阻滞:右束支、左束支、多分支;
⑧预激综合征;
⑨逸搏、逸搏心律。
转自:朱晓晓心电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