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家
南京的深夜有很多面,新街口的霓虹闪烁,的推杯换盏,火车站的匆匆往往……但它还有另外一面,我们很少接触……
24医院,你是否见过?那里,有焦虑、有不安,却能给人最直接的安全感。
不像去餐饮店或者一条有特色的小街,随便买点什么就可以和老板攀谈起来,一起排队的大妈也会热情的和你聊天。
去医院,总是一件很严肃且正式的事情,特别是24医院。急诊室的灯永远亮着,匆匆往往来来去去的,都是患了急症或者急需治疗的病人。
在医院度过的这个深夜,虽然采访和拍摄都是得到院方的许可和支持的,但我依旧生怕打扰到医护人员,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只是坐在一旁观察着来往的每一个人。
1
见多了不是麻木,而是懂得
我们十点多刚到的时候,急诊室内就诊依旧排着长队,分诊台的两个护士,也是里里外外忙得不停。
一直到了深夜,病人逐渐减少,终于能在分诊台站定。我问,每天晚上都这么忙吗?护士却笑着说:“今天哪算得上忙呀?”
我惊讶道“今晚还不算忙呀?”护士很淡定的说,“对呀,今晚也没什么特别的,都是些小毛病,输液的人都不是很多。”
但其实,这深夜的几个小时,有摔倒磕碰了的大叔,也有喝醉了不愿意下车醒酒的年轻女子,有因为生气有些血压高的阿姨,当然感冒发烧、跌打损伤的更是数不胜数……
我问她,是不是今天没什么比较紧急的病患来,所以没觉得很慌乱,她却看看我愣了一下,淡淡的说,紧急的病患来,我们也不会慌的。说的特别淡定。一问才知道,眼前这个护士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了。
据她说,刚开始工作的护士,是做不了急救的,要经过很多年的训练才能接手紧急的救护工作的。她刚工作的时候遇上大的急救心里也总会有点慌乱的,但这么多年的训练下来,已经可以从容理性的面对了。
护士每班上有8个人左右,住院部、输液室还有分诊台三个地方分工,若是有紧急情况出现,立刻通知其他岗位的同事来进行配合。在急诊的工作不允许有任何我所形容的“慌乱”出现。
聊开了以后,她也变得健谈起来,我们问他做了这么多年急诊护士,有没有最难忘的病人,她想了半天回答,那可就多了。觉得特别有感触的是工地里摔伤的工人。只是摔伤什么的,都好处理。但工地上各种钢筋水泥,最怕跌下来扎到碰到什么。轻的就此丧失工作能力,还有的被送来,已经奄奄一息了。拼尽全力,最后也终是从死神手上夺不回来了。这些工人倒下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就没了,让人特别唏嘘。
还有就是那些无亲无故的,得了重病也只能自己打求救,医院也没有亲朋好友帮忙。只能他们护士帮忙前前后后的跑,缴费、找医生、带着去做检查……医院上上下下都熟悉倒是没什么,但想想躺在病床上的病人,独自面对生死时,心里的孤独、恐惧,一定也是没人能化解的。
是啊,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哪里还有什么大事呢。见多了以后,不是麻木,而是更加懂得。
2
这里没有头顶光环的“天使”
原本以为,夜晚的急诊室会充满紧张、慌张、焦灼。在我原本的想象中,这里应该如战场一般。实际情况,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缴费处梳着厚刘海的收费员,药房有点微胖的药剂师,随时待命的护工师傅,不停给人指路的保安……医院里,除了我们熟悉的医生护士,还有很多工作人员。我和他们说明来意以后,他们几乎第一句回复我的都是:“我的工作再平常不过了。”
收费处的姐姐,有点瘦弱,梳着厚厚的齐刘海,看起来挺年轻的。收费处旁边就有几排长凳,可以观察到急诊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坐在最靠近她的地方。可能很多人眼里,收费处的工作很简单,不过是收收钱而已。但其实,他们的工作非常琐碎。
比如医保就分好几种,慢性疾病还有门统门慢等各种分类,每个患者遇到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我在旁边听的都要绕晕了,收费处的姐姐却理的非常清楚,走哪个渠道省钱,哪些能报销,哪些不能报,都一一跟缴费的患者家属说的很清楚。毕竟对于生病的人来说,能省下一点都是不容易的。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人终于稍微少了一点,缴费窗口前终于没有了排队的人,收费员终于能拿起杯子喝口水,站起来活动活动。我也终于能趴在窗口上和她聊上两句。
在这个岗位工作了已经三四年了,每周至少一天夜班,这样的生活,对于她来说,似乎是再平常不过了。我问她累不累,她却笑着说,我们哪能算累啊,比较紧张的是他们医生护士。而她的岗位,深夜里遇到最紧急的情况,不过也就是偶尔会遇到急着出门没有带钱的患者了。
我追问她遇上这样的,怎么办?她突然严肃起来,“医院是有规定的,情况紧急的时候,经过值班领导同意,都会先给患者看病的,肯定先治病要紧呀”。
像缴费处一个夜班从下午五点多开始,到第二天早上。除了医生、护士,医院里还有很多默默工作的人,虽然是急诊,但是检查、拍片、化验、挂水……都需要有人来值守。他们没有“天使”的光环,做着他们认为很平常的工作,却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工作。
3
被强制来看病的工作狂
急诊住院区已经安静到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最大的动静不过是几个大叔的呼噜声。穿过走廊去做检查、拍片子,不自觉的就想放轻脚步。
急诊大厅依旧熙熙攘攘。三四个年轻人,搀扶着一个姑娘进来挂号。姑娘一直捂着自己的肚子,半弯着腰,看起来很不舒服。幸好是有陪同的,医院极少有人自己来看病的。
前面还有一两个人的时候,帮她在诊室排队的小伙子向他们招手,示意姑娘过去。姑娘过去很难受的靠在旁边的桌子上。排在她后面的小伙子,说自己实在不舒服,能不能先看,姑娘估计也是个暴脾气,抬头瞟了一眼后面的小伙子,嘟囔了句,“谁闲得,医院来啊!”后面的小伙子听这话,也来了脾气,转脸质问她在说什么?姑娘的同伴赶快拦在中间说,“大家都是来看病的,都不舒服,互相体谅下,不吵不吵。”
姑娘坐到了医生面前,想要插队的小伙子只好往后去排队,一边还在嘟嘟嚷嚷着什么,姑娘的同伴这个时候也有点不耐烦了,回头瞪了眼,狠狠的说了句“安静点”。
在医院,所有的情绪感觉都被摆在了放大镜下,对于病患来说,焦虑、不安、慌乱很轻易的就变成了愤怒。
姑娘看完诊,便去挂水了。她其中一个同伴安顿好她以后,在门口抽烟,我便过去和他攀谈起来。
据他说,姑娘是急性胃炎。他们几个人都是一个公司的,最近在赶一个项目,姑娘已经连轴转了好几个星期。上个星期就一直看她在吃药。今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姑娘就说胃又开始难受了,饭都没吃几口。
熬到晚上,姑娘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捂着肚子,眼泪啪啪的往键盘上掉。医院吧。姑娘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自己工作还没做完,不能走。几个人也是完全没理她,医院了。
年轻人又抽了口烟,叹气说道,“她呀,就是工作狂,责任心太强,从来不知道心疼自己。”
虽然比不上北上广的快节奏,在南京生活也是件压力不小的事情,生活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吗?
4
迷路的老人
过了24点,输液室里的一切被整理安放好,病患被转移到了急诊大厅旁稍小一点的输液室。
两个轮班的护士刚换岗过来,一个还在说昨天忙的不可开交,今天倒是没什么事情。话音刚落,另一个突然站起来,说好像听到了救护车的声音。果然不出10秒钟,救护车真的闪着大灯呼啸着开到了门口。
被送来的是个瘦瘦的老爷子,一个人摔倒在了街上,右手臂不知道怎么划伤了。老爷子坚称没有车辆撞到他。有好心人报了警,也打了,随车的医护人员还在跟急诊的外科医生交代着老爷子的情况。
突然来个着急的中年人,直接就冲到老爷子身边。原来是老爷子的儿子。据说老爷子下午就出门了,一直没回家,家里哪都找了,也报了警。还好老爷子脖子上挂了卡片,能联系上家人。
随车的医护人员又重复了一遍情况,在街上接到老人的时候,老人说自己是出来理发的,但是已经深夜十二点多了,医护人员便猜测到,老爷子可能是迷路了。
虽然不是什么紧急的急救,但医院也因此忙活了一阵子。老爷子去做检查了。大厅一下子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我突然想起,几年前,有个朋友家里的爷爷走失了,家里人都急疯了,他放下工作就往家里赶。不停的联系电视台、电台、报纸,希望可以帮忙寻人。那种无助,在那一刹那,让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的汉子,显得特别脆弱。
5
今天真的有点累
眼看已经快一点了,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来看病的人都少了不少。内科女医生还在帮一位胸闷的阿姨进行检查。外科的男医生那里,已经大概十分钟没有人来看诊了,他一直趴在桌子上,唰唰的在病历上写着东西。
我靠了过去。刚和外科的大夫说完来意,他突然长叹一口气“今天真的特别累了,可不可以……不……”他坐在座位上,抬着头和我说话,因为打算拒绝我,所以眼神在不停的闪躲,并不想和我对视,但眼睛里充斥着的红血丝却特别明显,语气里有点犹豫,但的确透露着满满的疲惫。
听他说到前半句,我就顿时觉得站在他面前,似乎是个做错事的孩子,心里满是愧疚。我赶快接过话茬“没关系没关系,打扰你了,你忙吧”,然后咻的一下从外科急诊室溜了出来。他又继续低下头,继续嗖嗖的写着病历。
此时已经快一点钟,可能再过一个小时,我出门打辆车就可以回到自己柔软的床上,一觉睡到早上。而他还要继续忙碌。在这之前,医院的时候,他桌前的病人就一直没少过,直到我和他说话的十分钟前。
这一整晚虽然没有那种我们想象中生死营救的大场面,但每一个病人,他都十分仔细的查看治疗,一直没停下来过。最紧急的,也就是之前走失在街上跌倒,被自行车划伤的老爷爷了。
老爷爷被送来的时候坚称是自己跌倒的,后来老人的儿子来了,才一步步问出实情,所以,医生一直担心他还会有其他的不舒服,从头晕不晕,一直检查到腿、脚、腰、背、脖子、肩膀……
一般我被采访者拒绝会仿佛如吃了苍蝇般难过,而他那犹犹豫豫的拒绝,却让我反而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两点多,我离开的时候,医院依旧病患不断,而街上已经几乎没有人了。
沿着路走到大街上去打车,走着走着,却感觉疲惫扑面而来,这种疲惫也许来自深夜的晚风,也许来医院和寂静街头的反差。
而这样的夜晚,他们大概已经经历了太多了吧。凌晨的南京,另一个模样,见过的人一定不少。但是习惯它的人,大概不多。
特别鸣谢南京医院
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硬腿子原创稿件
转载请联系授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