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杨跃进ACS心电图诊断要点

心电图是临床使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心脏检查技术之一,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诊断指标。在中国心脏大会(CHC)暨国际冠心病大会(ICC)暨第三届中国血管大会(CVC)上,中医院杨跃进教授以ACS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为题,详细讲解了心电图在ACS患者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

杨跃进教授在作报告。

一.心电图诊断AMI的价值及特有表现

1.心电图诊断AMI的价值:基础而独到

杨跃进教授首先说明,传统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诊断标准包括3条,即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演变和心肌酶异常升高,有以上任何2条均可确诊。有典型临床表现,如持续胸痛超过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1~2片不缓解,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电图中出现前壁、下后壁导联ST段抬高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即可确诊。心肌酶学结果最次要,诊断不及时;只有在症状或心电图不典型时,方有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心电图检查无创、方便,可以床旁使用、反复检查,标准化记录。心电图可以明确诊断ACS,如心肌缺血和坏死的定位及定血管,可以推测诊断,从冠脉闭塞、开通到微血管灌注。

心电图作为STEMI的主要诊断指标,准确性达95%,是冠脉再通治疗(溶栓、急诊PCI)、心肌再灌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可以连续观察,有动态演变也有确诊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冠脉再通不等于心肌有灌注,诊断微血管是否有灌注,心电图敏感而特异。

2.AMI特有表现:心电图动态演变

动态演变特征表现:Q波从无到有,R波从有到无,ST段先抬高后压低,T波有浅倒、深倒,变浅、低平或直立。

动态演变临床应用:现在与过去相比,看动态演变;现在与未来相比,看动态演变。若无动态演变,多数并非AMI。

二.STEMI的心电图基本表现

(1)Q波形成,R波降低:心肌梗死(梗死中央区);

(2)ST段抬高:心肌透壁缺血,即冠脉急性堵塞(血流TIMI3级)无侧支循环;

(3)抬高ST段回落:心肌透壁缺血缓解,即堵塞冠脉再通(血流恢复TIMI3级)或侧支循环形成;

(4)抬高ST段不回落:冠脉微血管堵塞,即冠脉再通成功,但心肌无再灌注(无再流);

(5)T波深倒:缺血心肌恢复中。

图1.STEMI:心电图定位。

图2.STEMI:心电图定位与梗死相关冠脉的关系。

图3.心电图定位:推测梗死相关冠脉。

三.NSTEMI的综合及心电图表现

1.NSTEMI的综合表现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胸闷超过20分钟,伴出汗、恶心呕吐。心电图上,ST段压低(1mm)超过30分钟,严重者压低≥2mm,有T波动态演变。8小时后血清心肌酶升高(CKMB、MYO、TnT或TnI)。心绞痛者,心电图上一过性ST段上抬或压低。

2.NSTEMI的心电图表现

NSTEMI的心电图中未见ST段抬高,无Q波形成,可以有ST段持续严重压低(30分钟),T波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定位病变和推测梗死相关冠脉的原则,同上述STEMI。NSTEMI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冠脉未完全闭塞(90%~95%)、冠脉闭塞(30分钟)后再通、侧支循环开放,或冠脉反复闭塞、反复再通。

四.ACS心电图鉴别诊断

1.异常Q波

(1)AMI;

(2)生理性/位置性Q波;

(3)左室扩大(左室肥厚、右室肥厚);

(4)心室除极改变(LBBB、RBBB、左前分支传导阻滞、W-P-W综合征B型);

(5)心肌损伤(急性心肌炎、高钾等代谢异常、心肌创伤、肿瘤等慢性疾病)。

2.ST段上抬

(1)透壁心肌缺血和MI(STEMI、变异性心绞痛、陈旧性心梗、室壁瘤形成);

(2)伪差(基线漂移、心室起搏);

(3)正常变异(早复极综合征);

(4)心肌或心包肿瘤;

(5)急性心包炎、心包积血或积液;

(6)LBBB或左室肥厚(V1-2);

(7)其他情况,如高钾、低温、急性肺心病、电复律后、急性心肌炎、脑出血。

3.ST段压低

(1)缺血性:心内膜下缺血或NSTEMI(ST段抬高导联的镜向改变、V6-9导联上ST段抬高vs.V1-3导联上ST段压低、II/III/aVF导联上ST段抬高vs.I/aVL导联上ST段压低);

(2)正常变异,如见于不少女性的生理性ST段压低,见于过度通气的功能性ST段压低;

(3)非缺血性病因,如心室肥厚或扩大、继发性改变、洋地黄作用、低钾等情况。

4.T波深倒

(1)心肌缺血,如STEMI或NSTEMI的恢复期;

(2)心肌肥厚,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右室肥厚;

(3)原发性,如青年人、早复极或过度通气时的正常变异;左室肥厚、右室肥厚、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QT间期延长、起搏后、心动过速后、心包炎、心肌肿瘤;

(4)继发性,如LBBB、RBBB、W-P-W综合征。

5.高尖T波

(1)心肌缺血:AMI的超急性期,变异性心绞痛;T波深倒的对应改变,V6-9vs.V1-3、II/III/aVFvs.I/aVL。

(2)非缺血性病因:正常变异(早复极)、高钾、急性心包积血、脑出血、左室肥厚、右胸导联LBBB、急性心包炎等。

6.AMI心电图鉴别的意义和局限

AMI心电图鉴别的临床意义和关键在于区别心肌缺血或非心肌缺血,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

心肌缺血:情况紧急、高危、可干预;AMI的心电图呈"动态演变",心肌缺血则呈"一过性"。

非缺血性:情况相对较缓、相对低危;心电图无动态演变、持续存在,基本不变。

图4.心电图诊断AMI的局限或盲区。

五.总结:心电图,ACS诊断基石

心电图可以帮助ACS梗死定位、定血管、定冠脉血流、定心肌灌注。

心肌缺血:ST段"一过性"压低或抬高;"持续性"改变则已发生AMI或是继发性改变。

心肌梗死:ST段持续性抬高或压低,Q波形成或"动态演变"具特征。

酷似MI心电图的几种常见病: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应激性心肌病、急性肺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占位病变等。

非缺血梗死:心电图无"动态演变",可作鉴别。

附:通过病例说明AMI心电图演变过程

相关链接

1.李广平:ARVC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线索

2.李南方:高血压患者评估和病因筛查

3.郭子宏: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4.高润霖:生物可吸收支架能否回归?

5.郭艺芳:血压治疗中的一些实用技巧

6.孙艺红:不同部位血栓形成,有什么的区别?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8.余静:社区高血压合理用药的思考

9.吴永健:中国TAVR团队建设的要求与规范

10.胡盛寿:迈向新时代,建设学习型医疗体系

11.朱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处理

12.何佳:直立倾斜试验的标准操作流程

13.郭继鸿:心电学进展

14.杨伟宪: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柴明霞┆制版康玥王雪萍

赞赏

长按







































海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zl/2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