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的体质,饮食不同
夏季应时养生,除了考虑到季节的暑湿热因素外,还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只有做到因人因时制宜。
湿热体质宜食“苦”
夏季自然界湿热蒸腾,湿热体质的人在夏季会感觉不适应,比如身体沉重,胸闷,身热,面赤,脉数,头面多油,头发多油。对于这类“苦夏”人群主张多食用“苦味”,而且最好是寒凉的食品。
《本草纲目》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中医认为苦寒食品能燥湿清热,还可以健脾气、除潮湿,可以有助于清除体内多余的湿热之气。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根据《本草纲目》和《食疗本草》记载,人参、太子参、苦瓜、百合、菊花、陈皮、佛手、桃仁等属苦味之物。
寒性体质宜食“温”
夏季阳气在表,体内阳气不足。就好像夏天天气热,但井水是凉的一样。
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天气热,此时人的消化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会出现脾胃失和,吸收不好,出现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等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严重的还表现为乏力、腹胀、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少数女性还会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酸浮肿等妇科症状。这类体质偏于寒凉的人在夏季就不宜过多食用寒凉食品,而要多吃一些温热食品。
因此,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实际就是针对这类寒性体质的人而言的,对于热性体质、湿热体质的人来说尽量不吃过于温热的食品。
热性体质宜食“凉”
素体(素体:平常体质)阳热旺盛的人,比如经常爱上火,或大便干燥,或爱喝冷水,喝完后也不觉得不舒服,反而觉得很爽。
那么在炎热的夏季尽管他们阳热在体表,体内阳热偏少,但还是比一般阴阳平和的人阳热偏多。此时,可以多吃一些寒凉食品,以保证正常的阴阳平衡,但也要注意不可过多食用寒凉,以免矫枉过正,损伤阳气。
体质虚弱者宜食“酸”
夏季暑热湿气蒸腾,人们一般出汗较多,这样可以帮助机体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和湿气。
对于素体阳气偏虚、阴气偏虚或气虚的人而言,由于过多出汗,不仅损伤机体阴液,也会使阳气随着汗液而丢失,出现“气随津泄”的表现,从而出现类似大汗淋漓、气短乏力、神昏等表现。因此,对于这类人群主张多食用一些酸味食品,酸能养阴益气,酸能收敛固汗,防止汗出过多造成的津液大泄。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等能敛汗生津,健胃消食,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
根据《本草纲目》和《食疗本草》记载,柠檬、乌梅、酸枣仁、石榴皮、山楂、橙子、猕猴桃、马齿苋等都属于酸性的食物。
2宜清淡在夏季,人体本身顺应阴阳变化而出现阳气宣发,常吃肥甘厚味黏滞难消化,会加重脾胃的负担,造成脾阳虚弱,而出现痰湿。
故《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说:“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不生。”是说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简单的饮食,这样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清淡的饮食,就是平常说的“粗茶淡饭”。
3宜滋补《遵生八笺·夏季摄生消息论》曰:“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
夏天暑热当令,阴气易受损害,进食补肾之类药以顾护肾水。夏季膏方中辛温燥烈之品应慎用,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加之夏季汗出较多易致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处方用药时应全面考虑,适当用滋养阴津的药物,保证人体阳气阴血和调。
4慎食生、冷、肥、甘
(不应恣食生冷)
《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中说过:“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
夏月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人体胃肠功能下降,自然界地下井水寒凉,万物均为外热内寒之象,此时若过度贪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机体的阳气,尤其会伤脾胃之阳,使寒湿盛于体内,不易被脾胃消化造成上吐下泻。
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恣食寒凉蔬果会进一步伤及肾阳,造成洞泻不止。
儿童脾胃运化功能弱,如常吃生冷食物极易损伤脾阳,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如果不从饮食上进行纠正,听之任之,就会造成胃肠疾病,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女性有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过程,容易气虚血亏,血的特性是喜温恶寒,所以女性更不能恣食生冷,尤其是经期、产后更要注意。
过食生冷不仅伤害脾胃,更可以造成子宫寒症引起白带过多,痛经,甚至不孕。中医治疗不孕症首先要求忌生冷,所以夏季吃生冷一定要节制。
5夏季易消化不良
可按摩3个健胃消食的穴位
四缝穴点刺加按摩助消化
食欲一直很差的人,可以到医疗器具店买个三棱针或者采血针,对四缝点刺,在配合其他几个穴位按摩。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针刺放血,效果很神奇。
下脘助消化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足三里助消化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艾灸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不错。
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足三里就是人体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健康无忧。
日常健胃消食,用上面几个穴位就行。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功到自然成!
6夏季易肠炎腹泻按摩两个穴位夏天有的人好闹肚子,急性胃肠炎比较多,胃炎呕吐,肠炎腹泻也比较常见,有些人上班带盒饭,中午可能坏掉了,大家舍不得扔就吃了,还有像一些人生吃瓜果,可能会有胃肠道炎症,怎么办?
腹痛腹泻——足三里
足三里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这是肚腹问题,就是足三里的问题。经常按足三里穴会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也是我们人体强壮穴。没事的时候或者开会、上课的时候,自己按一按足三里,没病也可以预防。
急性胃肠炎——委中
委中穴在我们的膝盖后面有一个腘窝,腘窝的正中间,就是叫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可以治疗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在委中穴上用针放血后再拔罐。
信息来源:中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