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辑要慢性胃炎

原文

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多由急性胃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约占胃镜检查患者的80%以上。以上腹部疼痛、胀满、嘈杂、纳呆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称之为“胃脘痛”、“胃胀”、“嗳气”、“嘈杂”等。

1.辨证施治

(1)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毫针刺,或火针点刺。

配穴:加至阳散寒止痛,加内关理气解郁,加里内庭消食导滞,加内庭清泻胃火,加膈俞通络化瘀,灸足三里温胃健中。

(2)埋线:取至阳、肝俞、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在上述穴位寻找压痛、硬结等反应点,这是埋线取效的关键。

2.对症治疗

(1)胃脘疼痛

请参阅胃痛的治疗方法,酌情选用。

(2)胃脘胀满

浅表性胃炎,有许多以胀满为主症,治疗起来比疼痛难以取效。经临床反复观察总结出了三针除胃胀:

先针内关(左),导气法;继泻合谷(右),抽拉法;跪取伏兔(右)、引邪下行。

(3)泛酸

西医认为是胃酸分泌太多,中医说曲直作酸,多为肝木克土所致,治宜疏肝和胃:取穴胃俞、胆俞、足三里、阳陵泉。艾灸比针刺效果好。膏肓多有压痛,用艾灸,也可用火针频频点刺。

(4)胃寒怕凉

凉食冷饮、进胃就痛,腹部怕凉、喜温喜按,证属脾胃虚寒。或用针刺烧山火,或用火针点刺胸夹脊,艾灸至阳、足三里有良效。

(5)呕吐、腹泻

或针吐,内关、中脘须用补。或针泄,天枢、三里上下廉。上吐下泻并作,多为急性胃肠炎,尺泽、委中,锋针放血。

(6)呃逆

《灵枢?杂病》:“哕,以草刺鼻,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哕即呃逆,内经治哕有三法:取嚏、屏气、惊吓。以草刺鼻取嚏,可以看做是针刺的雏形。针灸治疗呃逆疗效很好,下法可选其一:

针刺内关,让患者深呼吸以配合。

刺膻中,针尖向下,留针。

天突、膈俞、中脘、足三里

也可采用眶上神经或双眼球按压法,有时可立止呃逆。

呃逆一症,说易也易,一针下去即停;说难却难,多法治疗,还是打嗝依旧。

一名蒙古原外交官患呃逆,已6天不能进食,一吃马上就发作,曾做过胃癌手术。慕名请我针灸,一针内关,当下就好了。没过半个小时又发作了,就用民间偏方“吞咽火柴烟”:将刚擦着的火柴冒出的烟,大口吸入并吞咽下去。咽了两口就又好了。他当时很高兴。第二天,随行人员说,你走后又发作,今天老人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饱餐一顿吧。结果,饱饱吃了一顿,病竟然也好了。

(7)纳呆

食欲不振,灸然谷。

长针透穴:中脘、建里、下脘,一针三穴。

本病缠绵难愈,平时饮食要规律,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治疗期间,尤忌酒肉海鲜及葱韭薤蒜等,因为腥辣之物对胃多有刺激,难以消化的肉类增加胃的负担,正常时人体需要的三大物质进入胃后的消化时间,糖为半小时、蛋白质是一个半小时、肉类则需要三个多小时,当胃病时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胃下垂

宫杜若老师治疗胃下垂之祖传秘方,效果不错,用毫针刺五虎穴:上脘、中脘、天枢(双)、气海。留针整个上午,约4—5小时,轻者一次即效,重者可连针三次。亦可用火针点刺。几经重复验证,对改善症状疗效明显,为了疗效巩固,多在针刺三次后加埋线治疗。如需进一步研究,则当留意治疗前后胃下垂度数之改变。

原文来自《针道摸象》,作者王文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zl/2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