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疗法之运用作者杨维杰

本人(杨维杰)研究刺血系随董师而起,现今临床应用者亦率多以董师之穴位及刺法为主。董师之刺血穴位及主治见于本书各章。现附录此文,可使各位读者对全书之刺血有一较全面之了解,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刺络治疗是中国医学精彩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针灸医学中,应用极为广泛,且效果极为惊人,几千年来,我国各科医学文献里,虽然散见着不少此种疗法治病的记录,但能做全面整理,应用于临床,并著为专书者,从未得见,余从董师景昌学习针灸多年,常见董师应用三棱针治疗,数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止于顷刻。其效果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此种疗法适用于任何疾病,却疗效不逊于毫针,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随侍老师之侧,每见董师应用棱针,尝叹此种针法之神奇,遍访名医,除董师外,中国针灸家之精于此道者,可谓旁无二人,董师直可称之此中泰斗而无愧。余临床二十余万人次,以此治愈重病顽病甚多,益觉刺血疗法之实际及可贵。近年曾赴安徽拜防大陆刺血权威王秀珍老医师,刺血另有特色,亦颇值得研究。

刺血俗称“放血”,又称“刺血”,或称“点刺”就是用锋利的器械(一般指三棱针而言),在患者体表上某一部位刺破血管,使之流出一些血液,以期达到治病目的。刺络为人类各种医疗方法中,具有最长久历史的一种,从砭石与九针之形成及《内经》之记载来看,刺络疗法在中国古代医术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灵枢。小针解篇》曾说“宛陈则除之”,意思就是说久病应以放血刺而除去。《甲乙经》也说:“经脉者盛,竖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刺而泻之万全”,这说明了刺络的应用及重要。放血的范围,一般可指三大类,即经脉、络脉和孙络。络脉是小静脉,孙络是末梢毛细脉管,这些血管在没有病变时不甚显著。因为病变才会出现,形如小红虫状或成红丝状,或成白条状,隐在皮里或露在皮外,也有的成细小红点,漫散全身各处。经脉则指较大的静脉,形状特别明显,颜色特别紫蓝,常呈怒张状态,俗称“青筋”,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委中、尺泽、四肢外侧,更有发生在肩胛与腹壁的。刺络中最重要亦最常用者即为静脉刺络,在下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

一、静脉刺络之常用部位及适应症静脉刺络常用之部位:

1肘窝部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当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主治:呼吸器及心脏病(心绞痛用之特效),霍乱、中暑、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2膝腘部相当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果佳而最常用。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刺、颈椎病、高血压、内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疹、伤暑、疔疮、癃闭等。

3下臂部相当于手三里穴之部位。主治:面疔、痈、结膜炎、牙痛、湿疹、荨麻疹等。

4下腿部阳阴部位相当于足三里、条口附近部位。视青筋放血。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少阳部位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视青筋放血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炎、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太阳部位相当于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太阴部位相当于阴陵泉附近。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5外踝部包括丘墟、昆仑一带。主治:足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6内踝部包括中封、照海穴一带。主治:中耳炎、疝气、不孕症。

7脚背阳阴部位解溪穴附近。主治: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象皮腿。少阳部位相当于临泣、侠溪、地五会等穴位附近。主治:牙痛、坐骨神经痛

8侧额部相当于颔压穴部位,俗称太阳穴主治:头痛、头晕、结膜炎、眼底出血、中风、气喘、食道病变等

9舌下部相当于奇穴金津、玉液,即舌下紫脉。主治:喉炎、言语障碍、中风、休克、恶性感冒等

二、其它常见刺络部位除上述几大常用较大静脉部位外,尚有耳背、十二井、十宣、背后、肩峰、颜面等部位,由于这些部位较不易发现青筋或无较大静脉,因此治疗时不是寻找青筋放血,由于经验之累计,只要在固定穴位刺针,使出些微红血,即达治病目的,这些部位亦有称之细络者。下面略予说明:

1、十二井穴:即十二经络之井穴部位;主治:卒中、急性炎症、退热等

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主治:卒中

3、耳北:有细小之紫筋数条,对准放血;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皮肤病、颞颔关节炎

4、颜面:颊、颧、鼻头、鼻翼部位;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颜面神经麻痹

5、口腔:口腔粘膜;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6、肩峰:相当于肩髃穴附近部位;主治:出黄水治肾炎,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肩凝、五十肩、荨麻疹、乳腺炎等。

7、腰背:全部腰背俞穴均属放血范围;主治:各脏腑病变及其有关经络之病,刺其俞穴出血。

8、七星穴: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及其下一寸;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证说明:总枢穴即督脉之风府穴,分枢穴即督脉之哑门穴,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穴(风府)、分枢(哑门)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加。

9、五岭穴:包括五道穴线:

①从大椎骨下第二节江口穴开始,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火曲、火套、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为止,共十穴;

②(左右共两条)从江口穴向左右平开四指,金北穴起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金斗、金吉、金陵、火金、木东、木杜,直至木梅穴为止;

③(左右共两条)从第二条线向外横开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木太、木菊、木松七穴,每穴间隔一寸。主治:高血压、重感冒、发高烧、发冷、突然间引起之头晕、头痛、高血压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阴霍乱、阳霍乱、呕吐及各种痧证、血管硬化之腰痛、干霍乱、阴阳霍乱、急性胃痛。

10、双凤穴:从大椎骨以下第二与第三脊柱骨间,向左右横开一寸五分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蜜七穴(左右共十四穴)。主治:手痛脚痛、手麻脚麻、手足血管硬化。

11、九猴穴、包括火凤、火主、火妙、金堂(金斗上二寸)、金北、金斗、金吉、金枝、金精九穴;主治:喉痧说明:本穴之排列共为三行,位置为第二椎旁开寸半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共计三穴(含火凤);大椎旁开三寸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共计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开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之金精,计二穴,总共九穴,为治喉痧这要穴,故称九猴突然间,可记忆为“二椎寸半连三穴,一椎间隙旁三连四穴,二椎旁六连二穴”。

12、三金穴:金斗、金吉、金陵主治:膝盖痛;说明: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别位于第三四五椎外开三寸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盖疼痛,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年大疾亦往往愈于霍然。

13、精枝穴:包括金精、金枝两穴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说明:精枝含有金精、金枝两穴,分别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开六寸,点滴刺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效果极为迅速而突出。

14、金林穴: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主治:坐骨神经痛说明: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别位于第四五六椎外开六寸处,亦即紧接于精枝穴下,点刺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确有卓效。

15、顶柱穴:包括金斗、金吉、金陵、火金、木东、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十一穴(两边共二十二穴);主治:说明:顶柱记有十一穴,两侧合计二十二,分二行排列,第四至第九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共计六穴;第四至第八椎每椎旁开六寸各一穴,共计五穴,可记忆为“四椎旁三连六穴、四椎旁六连五穴”。

16、后心穴: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两边共八穴)与旁开三寸之金吉、金陵、火金三穴(两边共六穴)。主治:羊毛痧、疔疮、心脏衰弱、胃病、重感冒、中风、各种急性痧证。

17、三江穴:包括第十三椎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凤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开四指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主治:经闭、子宫火、肠火、闪腰岔气、急性肠炎。

18、双河穴: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19、冲霄穴: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二十一椎下之上对穴及对穴下一寸之上高穴;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胀痛

20、喉蛾九穴: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另加该三处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计九穴;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形如哮喘)

21、十二猴穴:平行于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三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主治:喉痧、血管硬化之哮喘、干霍乱(伤寒、重感冒、霍乱均会引起喉痧)。

22、金五穴: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金肝穴,每穴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主治:干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证。

23、胃毛七穴:从岐骨下缘陷凹处,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说明: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应为“二寸”方为正确,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脘(以上三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两侧计四穴,总共计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

24、腑巢二十三穴:肚脐直上每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计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二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总共二十三穴。主治:腑巢二十三穴虽有二十三之多,但不是每穴皆用,在精穴简针的原则下,一般只针以肚脐为中心,四旁各开一寸之穴位为主,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上述所举者,概为常见之应用部位民间所传放血验方及特效部位,当不止此数,今后刺络之发展,仍待各位先进及后学之继续努力,以期于使此种传统疗法得到更大的发挥。

董氏正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临床应用研修班

一、课题介绍

“董氏正经奇穴特色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正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正经奇穴特色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医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正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

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 

(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

(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著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

(四)心法特色:

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最常用的九种全息对应关系,可以囊括当前出现的许多全息针灸疗法,临证应用,变化无穷。

2、同气相求:杨师又称之为"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挥与创造。体应之要点为: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如治疗各种骨刺,常用削骨针,必须贴骨扎针方有特效。

3、脏腑别通:脏腑别通,实乃脏腑气化相通。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主治膀胱经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焦经上,补肾作用极佳;木穴在大肠经上,治肝火旺极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经上,透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绞痛特效。

4、络病理论:该理论源于《内经》,昌明于叶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发挥,其拿手绝活—“刺血针法”,即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对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入络,络主血。董公以毫针通经调气,以三棱针刺络活血,使一些看似复杂的疑难重症迎刃而解,涣然冰释。

(五)治疗特色:“董氏正经奇穴特色疗法”的治疗特色是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耳鸣、耳聋、带状疱疹、丹毒、不孕症、妇科病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又如肾关穴治尿频;木穴治鹅掌风;妇科穴治不孕症;驷马穴治过敏性鼻炎及多种皮肤病;正脊穴及上三黄治各种骨刺;通关、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针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尿病;制污穴治久年恶疮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里治暴聋;侧三里、侧下三里治三叉神经痛均有特效。

三、学习内容

第一天:

1、董氏奇穴的分布及手法(刺血、倒马、动气与牵引)。

2、董氏奇穴的理论与十四经理论比较。

第二天:

1、董氏奇穴一一部位到二二部位的穴位取穴法及主治介绍

2、董氏奇穴三三部位到七七部位的穴位取穴法及主治介绍。

3、董氏奇穴七七部位到十十部位的穴位取穴法及主治介绍。

第三、四天:

1、董氏奇穴特殊诊断法。

(一)穴位理论:①奇正接轨论。②针证相对论。③穴位空间论。

(二)配穴理论:①专穴专用。②辨证用穴。③专穴配合辩证

2、常见病治疗。

(一)、头面颈项:头部疼痛、眼的疾病、鼻的疾病、耳的疾病、口齿疾病、颜面疾病咽喉疾病、颈项疾病。

(二)、四肢躯干:上肢疾病、下肢疾病。

(三)、胸腹病:胸膜炎、肋膜炎、胸闷、大肠部胀痛、子宫发炎等。

(四)、腰背痛:背痛、肩背痛、脊椎骨刺、腰痛、肾虚腰痛、闪腰岔气等。

(五)、脏腑疾病:心脏病、肝胆病、肝硬化、肝炎、胆囊炎;肺病(肺气肿、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气喘等)、脾胃病(胃溃疡、急性胃痛、十二指肠溃疡、胃炎、食欲不振等)。肾、膀胱病(肾炎、水肿、肾结石等)。大小肠病(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出血、痔疮、盲肠炎、便秘等)。

(六)、其它疾病:前后阴病(阳痿早泄、龟头炎、尿道痛、遗精、小便出血等)。妇科病(子宫痛、输卵管闭塞、子宫肌瘤、阴道炎、月经痛、难痛、久年不孕、乳房胀痛等)。中风症(昏迷、半身不遂、四肢发抖、中风血压高等)。高血压、黄疸、糖尿、失眠症、发高热、癫痫、感冒、血管硬化、白血球过少、牛皮癣、青春痘、小儿夜哭、食物中毒等。

第五天:

1、疑难病治疗思路,疑难病的治疗没有定法,本班提供一些针对疑难病治疗的思路。

2、董氏奇穴放血疗法示范。

3、共同讨论董氏奇穴的学习体会。

四、招生对象

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针灸保健有关人员等。

五、主讲专家

邱雅昌: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副会长。医院副院长。台湾著名中医针灸专家。董氏正经奇穴疗法课题研究及授课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教授。早年师从董景昌先生嫡传弟子,拜台湾针灸泰斗杨维杰为师,后再拜师中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学习内科疑难重症。15年前医院开创董氏奇穴研究所,善用董氏奇穴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各种疑难杂症获得佳绩。

六、研修方式及证书

1、由邱教授亲自授课,并且现场示范教学。保证每位学员都能掌握董氏奇穴疗法。

2、该研修班属国家一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授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I类继续教育学分证书或中国针灸推拿协会颁发的中英文对照学业证书。

3、经医院决定,所有参会人员均颁发研究院结业证书,可以作为就业上岗的参考证明。

4、凭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证书自参会之日起免费复习。(参加复习者必须带中推结业证书及身份证)

5、报到时交四张2寸照片。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

七、时间:

第六十八期:年01月18日—23日(18日全天报到)上海

八、主办方与承办方

主办方: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医院

承办方:中推中医文化传媒中心

九、研修费及报名办法

1、研修费每人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以及免费复习的费用)。

2、食宿协助安排:住宿每人每天大概50—元不等,餐费每人每天大概20—30元不等。

3、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传真、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注册。

报名联系人:陈鹏飞主任

网站链接: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zl/1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