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红袋鼠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儿,喜欢吃豆芽,家人就经常在家泡发豆芽给孩子吃,可这一次小姑娘吃完豆芽后竟出现了拉肚子、发烧的症状,爸爸妈妈就给孩子吃了点肠胃药,以为过几天就好了。
没想到,三天后,孩子的症状不但没减轻,甚至出现了抽搐与昏迷。
医院,然而不幸的是,因为送医太迟,还没开始抢救,孩子便永远地离开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女孩儿
在吃了豆芽后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医生在对一家人吃过的食物进行检测后,得出了结论:罪魁祸首是黄豆芽里的沙门氏菌。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亿人感染沙门氏菌,其中大多数人会在短期内自行恢复,但也有大约15.5万人会死亡。
什么是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的菌属,也是常见的食品污染源,可引发急性肠胃炎。
人感染这种病菌后会出现发热、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病情往往持续4天至7天,严重时会死亡。
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或免疫力有缺陷者更易感染这种病菌。
沙门氏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37℃,在温度达到20℃时就会大量繁殖。所以每年的5-10月,也是沙门氏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而上文中小女孩所吃的豆芽,最佳生长环境为15-32℃,这也正是沙门氏菌很适合的繁殖温度。
沙门氏菌的生命力相当顽强。在水和土壤中能够存活近3周,在粪便中能存活1-2个月,哪怕是腌肉中,沙门氏菌也可以存活2-3个月。
而且,由于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所以食物在被污染后表面看起来几乎没有变化,这样就导致人们很难发现。
沙门氏菌传播途径为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及接触传播。
食物传播是引起人类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比如未充分煮熟的肉类、蛋类,原料没有洗干净或是做好后储存时间过长凉拌菜、沙拉,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剩饭剩菜等等,都容易滋生沙门氏菌。
如何远离“沙门氏菌”
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会引发急性肠胃炎,与“吃坏肚子”有着极其相似的症状。
通常,人在接触细菌后的6到72小时内会发烧和胃痉挛!可能还伴随着腹泻、呕吐等,严重还会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沙门氏菌对高温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在65℃下加热15-20分钟就会被杀死,而在℃下就会立即死亡。
现在已是秋季,也是各种秋季腹泻高发季节,
我们务必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1
餐前、便后、接触食物前、接触动物或生蛋后应仔细洗净双手。
2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要分开。
3
食物要熟透再吃(尤其是鸡蛋、家禽、海鲜类)。
4
非现做现吃的食物应以保鲜膜包覆后放进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加热或煮熟。
5
扑灭并阻隔苍蝇等病媒。被苍蝇沾染、过期或腐败的不洁食物均应丢弃,一定不要食用。
关于沙门氏菌,你都了解了吗?
编辑:慧慧排版:冉冉
部分素材来源:医食参考、拜托了妈妈、健康公开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