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年轻化从胃炎到胃癌才5步伤胃这些事

8岁就得胃癌!

医生说:主要原因是这六个字→

8岁的李先生(化名)因为持续一周多的腹部胀痛,医院做了胃镜检查。

检查结果给了他当头一棒——胃窦腺癌!

医生说他的胃癌主要原因是这六个字——“饥一餐饱一餐”!

浙江大学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陈定伟分析李先生病情后认为,饥一餐饱一餐,严重不规律的饮食,是他这次发病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大约为40万,死亡人数达30万。30岁以下年轻人患胃癌的比例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升至当前的3.3%。差不多翻了一倍!

这跟年轻人不良的饮食习惯,仗着自己年轻,忽视检查和治疗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像李先生这样的年轻人,能及早发现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早检查早治疗,或许就不会进展为胃癌。

李先生懊悔地说:“我基本上一天三餐都是不规律的。有时到了饭点,有生意来了,吃饭就顾不上了。最夸张的时候,我一天只吃一顿,也不觉得饿。或者就是晚上事情全部结束后,去吃顿夜宵。有时要应酬,空腹喝酒也是常有的事。现在想想,这等于是在慢性自杀啊。”

你是否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经常不吃早餐

中午一忙最先节省的就是午餐

晚上加会儿班就到了夜里,只能吃点夜宵了……

一年、两年、三年,胃癌爆发了!

一年、两年、三年,长时间的不规律饮食,身体发出了抗议。比如新闻中的李先生,早就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但仗着8岁的自己年轻,每次吃点胃药或止痛药熬一熬,症状就减缓了,也没当回事儿,检查一拖再拖。

医生后来发现,李先生的胃窦上有个3厘米大小的溃疡型肿块,这跟他长期存在胃溃疡有关。

医生给李先生做手术,切除了他/3的胃。李先生患的胃癌较为严重,还合并淋巴结转移,后续还得接受化疗和靶向治疗。

饮食不规律危害竟这么大?从三餐不规律到胃癌仅三步!

人体的胃壁分为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这四层是胃的屏障,用来保护胃的。

其中,胃黏膜具有强抗酸性,可以起到防御胃酸的作用。一旦胃黏膜被破坏,相当于最重要的第一层关卡被攻破了,敌人就能长驱直入了。

三餐不规律→胃炎

人体的生物钟,习惯了每天早、中、晚饭的时间点。到了饭点,胃酸分泌就会明显增加。这时进食后,吃下去的食物就能通过胃酸来消化。

到了饭点,如果胃是空的,胃酸不能消化食物,就只能刺激胃黏膜。反复处于高胃酸的刺激之中,胃黏膜就会变得粗糙,形成胃炎。

胃炎→胃溃疡

当长时间的饥一餐饱一餐,吃饭狼吞虎咽,未经仔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里,也会增加胃黏膜的消化负担,刺激胃黏膜,就有可能出现胃黏膜糜烂。时间再久点,就会出现胃溃疡。

胃溃疡→胃癌

到了胃溃疡阶段,胃酸再反复刺激胃黏膜,就会发生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变。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加以干预,进展到重度异型增生,平时也称为原位癌,就是属于早期胃癌了。

胃癌患者的胃部病变往往经历上述几个阶段。

这些因素会加速胃癌出现!要注意

一般来说,从胃的正常黏膜上皮到发生癌变,一般需要10~15年时间,但如果有某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让胃癌的病程缩短,甚至5~10年就会发生癌变。

饮食不规律,经常饥一餐饱一餐;

经常带盒饭,放置时间过长,生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生活、工作压力大;

经常抽烟、喝酒……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加速从胃病到胃癌的演变过程。

而预防胃癌最重要、最首要的就是——一日三餐按!时!吃!

从感染到胃癌只需6步?这种细菌"拿下"很多人→

亲友相聚,大吃大喝;早餐不吃,晚餐大补;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引起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最易被忽视——幽门螺杆菌。

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可能只需简单几步:

感染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吃进去”的幽门螺杆菌

1、最易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的细菌”,它的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在外就餐,若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或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不使用公筷,互相夹菜,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刺激性食物

此类食物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

3、生吃

越来越多人开始钟爱西餐、日餐,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就吃,涮火锅肉还没烫熟就下肚了,这就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埋下了隐患。

4、接吻唾液中也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将畅通无阻。

3类人应该根治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是否需要根除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相关共识意见建议:

对于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上胃肠道相关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内情况。

学5招预防感染1、家庭实行分餐制

预防幽门螺杆菌,最重要是管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

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0分钟,并尽量减少在外就餐次数。

、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不喝生冷水。

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3、不要“口对口”喂饭

老一辈人以及部分家长,喜欢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有家长会不自觉地用舌头感知食物温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尝一口,甚至还有些家长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

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否则可能将大人口腔内、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4、及时洗手、清洁口腔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5、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幽门螺杆菌高危人群应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者,每年做一次。

从胃炎到胃癌才5步!伤胃这些事别再干了!俗话说“十胃九病”。许多人都有胃病,一旦胃不舒服,很多时候都选择忍一忍。殊不知,从胃炎到胃癌才5步,而这常常被忽视了。从胃炎到胃癌,一般分5步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算是最平常的胃病了;·时间一长,它会慢慢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当胃炎反复发生,胃黏膜反复受损又修复,胃里会长出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经过前几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胃癌就来了。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萎缩性胃炎确定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由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且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约为1%)。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尽管得了胃炎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但是如果胃炎不及时医治的话,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胃溃疡,甚至还会发生消化道出血,所以一旦发现胃炎要及时治疗和养护。1.出现哪些症状要小心是胃炎?“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很多就诊患者会说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一吃就饱,易打嗝,有点恶心或烧心,这些消化不良症状都是慢性胃炎的非特异性表现。”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萦晅00年6月参加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名医》直播时表示,“很多患者只说上腹部不舒服,其实不一定就是胃炎。对于医生来说,还需排除其他脏器或全身系统性疾病,才能诊断。”①.医院做检查?(1)一些患者若有反复的上腹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等,医院做检查;()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黑便或柏油样便以及之前做过钡餐、CT提示有胃壁增厚等,也需就诊;(3)需长期随访患者,如胃溃疡、胃息肉等癌前疾病者;(4)40岁以上直系亲属有胃癌或消化道肿瘤病史的,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或胃蛋白酶原的异常,医院筛查。①3.哪些胃炎需要治疗呢?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萦晅介绍:若幽门螺杆菌显示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或轻度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也不要害怕。过几年需随访时,看它是否有进展就可以。随访期间,根据症状对症治疗。但如果是严重的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患者,除了定期随访,还要通过饮食和生活调整根除幽门螺杆菌,还可补充药物治疗。①胃病向胃癌转变有5个征兆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寿儒、张光倩在00年6月健康时报表示,胃病向胃癌转变,有以下5个征兆。②1.疼痛性质改变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各自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这种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就应该要警惕癌变的发生。.上腹出现肿块可留意腹部情况,如果能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要引起注意。否则随着包块的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后,导致不适感加剧。3.烧心泛酸烧心一般在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有烧灼感。胃里分泌胃酸,而食管是碱性的,当酸性的物质“跑”到食管里后,会腐蚀食管黏膜,严重者可形成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狭窄甚至癌变。4.体重骤降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就可能是癌变的信号。5.大便发黑某些食物、药物或者是便秘都可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是无法解释的黑便,表明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医院做检查进一步确诊。很多人担心自己会“突然”得上癌症,实际上,胃癌不会突然发生,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演变而成的。因此,日常的防护才最重要。伤胃这些事别再干了!1.边吃边说话吃饭要细嚼慢咽,如果吃饭时说话或大口吞咽,会咽下更多的气体,越容易有嗳气等消化不良的表现。吃得太快还容易造成食物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这也是口腔癌和食管癌的隐患。③建议:吃东西时少说话,不但能护胃,还能防止呛到。.偏好重口味饮食高盐食物不仅会加重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会对胃黏膜的保护层造成损伤。其中,“咸菜和烧烤”除了含盐量高以外,还可以在体内产生大量亚硝基化合物,这同样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建议:在饮食中尽量避免咸菜、烤制以及其他高盐加工食品。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③3.吃水果不讲究吃新鲜水果可以减少胃癌发生,但有些水果也会让胃很受伤。例如柿子、山楂、枣这些水果内含丰富的鞣质(也称之为单宁),鞣质在胃内会形成胶冻样物质。正常情况下,胶冻很快便被排空进入肠道。可如果有胃排空障碍的情况,这种胶冻在胃内便会越积越多,越变越大,越变越硬,最后形成胃石。胃石在胃内可以压迫导致溃疡甚至大出血,治疗起来很麻烦。建议:有些中老年人胃排空比较慢,不要空腹吃大量的柿子、山楂和枣。③4.爱喝酒尤其是高度酒酒精是一级致癌物,对身体多方面都会造成伤害,所以能不碰就不碰。饮用酒精后,会损伤胃黏膜,有可能还会导致急性腹痛和胃出血。建议:如果非要喝酒,尽量选择低度酒,并且不要过量饮用。③5.常服胃刺激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消炎药,还有布洛芬等都是会对胃造成刺激性的药物。很多中老年朋友患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都需要阿司匹林。建议:如果因为病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记得同时衡量胃是否可以耐受,必要时联合使用胃保护性药物。③6.饮食不注意卫生如果饮食不注意卫生,带有病原体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胃肠道炎症,甚至还可能带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建议:不饮生水,不吃生食。③7.小痛吃止痛药忍着很多人对胃部隐痛、腹胀等状况很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吃片止痛药救急。建议:止痛药不能随意吃。任何胃部不适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就诊,勿把小病拖成大病。③参考资料:①00-06-30健康时报《阻断从胃炎到胃癌》②00-06-09健康时报《胃病到胃癌有征兆》③00-04-0丁香医生《7个最伤胃的坏习惯,医生劝你别再这样吃》(魏玮/文,审核专家/医院消化内科医师张岩)综合摘自:央视财经,健康时报

版权和免责说明:我们的目的在于分享健康科普信息,我们尊重原创的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素材而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4小时之内删除。

楽健安订阅号

扫一扫上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yw/7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