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病详解急性胃肠炎

作者:高成娥

审核/编辑:张效丽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艾灸对于寒性腹痛效果显著。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取穴组方原理: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气海可以培补元气。上巨虚穴位于足三里下三寸。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

2、运动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下肢麻痹或痉挛,膝关节肿痛。

上巨虚穴的现代研究

临床用于胃炎,溃疡病,肠炎,肠梗阻,阑尾炎,消化不良,肝炎,肾炎,关节炎,下肢瘫痪的治疗。

上巨虚: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故名。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内经》:“合治内腑”,故本穴适用于调肠和胃,因而可以治疗胃肠病证。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穴:正坐位或仰卧位,根据骨度分寸法,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折量出犊鼻下6寸所在,再以中指同身寸即可定位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上巨虚所在。1.近治作用下肢痿痹、膝痛。2.远治作用肠胃病证:泄泻、痢疾、肠鸣、便秘等

气海是保健要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常用的灸法有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等。

⑴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穴约3cm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⑵隔姜灸:取0.3~0.5cm厚的鲜姜一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覆盖在穴位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灸10次。

⑶附子灸: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后在中间用针刺数个针孔,放在穴位上,于附片上置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或稍有红晕为度。每次3~5壮,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也可以用温灸器灸,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穴位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灸程。也可每周施灸1~2次,长期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yw/11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