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滥用质子泵抑制剂,胃也保不住了

来源:医学界

质子泵抑制(PPIs)最近几年已经被吐槽了好几回了,比如说肾损伤啊,心血管问题啊,脑血管问题啊,肺部感染啊,低镁血症啊,骨质疏松性骨折啊什么的……简直是被全身其他系统嫌弃了个遍!(见附件)

不过不管之前怎么被吐槽,它好歹还是个胃药吧……

现在,研究发现,居然连胃也嫌弃它了!

BMJ发表文章称,完成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长期使用PPIs,会提高患胃癌的风险——

这项研究还是在香港做的……可以说是量身为中国人打造了。

研究纳入样本量不小,完成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达,用于对照的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人。涉及的总患者数量超过20万。研究的追踪时间长达10年。

研究人员在开篇中表示,过去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指出PPIs与胃癌发生有关,但均未排除幽门螺杆菌等影响因素。

先看结论

怎样才算长期?不同的使用频次又会有什么结果?

表中“GC”为gastriccancer(胃癌)

这张表中数据显示,连续使用PPIs超过1年,且每天服用的情况下,患癌风险与非使用者相比,高出5.04倍。非使用者并不是从来不使用PPIs的意思,而是频率达不到每周都使用,且不会连续长期使用。

表中数据显示,连续使用PPIs超过2年,每天服用的患者其患胃癌风险比非使用者高6.65倍。

表中数据显示,连续使用PPIs超过3年,每天服用的患者其患癌风险竟然能达到8.34倍之多!

平均来说,在完成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中,长期使用PPIs(超过1年),患胃癌风险比非使用者高2.4倍。风险最高的是每天使用,且超过三年的患者,可达8.34倍。

没有进行幽门螺杆菌治疗但还使用PPIs的患者,其发生胃癌的风险是经过治疗组的8倍以上……对,是高上加高,倍上加倍。

另外,在这次的研究中,被PPIs提升发生风险的胃癌,绝大多数为非贲门癌。

原理是啥?

相关研究认为,长期使用PPIs,可抑制胃酸分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促进泌酸粘膜增生导致胃粘膜出现肿瘤样增生。

那怎么办呢?

PPIs由于效果奇佳,使用起来不仅立竿见影,而且疗效持久——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mg,连续7天,基础胃酸pH值能从1.4升至5.3;一次服用40mg,3天后,胃酸分泌依然部分受到抑制——因此它在临床上常常是治疗胃溃疡及相关症状的首选之一。

相关指南指出,胃溃疡由于属于慢性病,治疗周期较长,一般为4-8周,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的话,服药时间还可能延长。在可控情况下,如使用PPIs进行治疗,要尽量把胃溃疡治疗疗程在8周内结束。

虽然使用PPIs的初衷是治疗胃病,但长期使用,可导致胃酸pH值下降,影响消化,出现如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在其他系统方面,除了开头提到的诸项,还有一个问题,即,患者如果既往存在抑郁和焦虑,长期使用PPIs可造成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疾病加重。

在完成胃溃疡治疗后,医生如果要继续开药巩固治疗效果,防治溃疡复发,就不要再开PPIs,应选择H2RA(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BMJ的这项研也提到,使用H2RA而非PPIs的患者,经过倾向指数(propensityscore)校正后,其患癌风险是降低的,仅为0.72。

所以,减少PPIs使用时长,选择其他可替代药物,都是合适的临床对策。

参考文献

[1].CheungKS,etal.Gut;67:28–35.doi:10./gutjnl--

[2].四川省医疗机构质子泵抑制剂(PPIs)处方点评指南

附:再滥用质子泵抑制剂,肾就保不住了!

作者:岚逸筠篁

来源:医学界

说到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各位看官们并不陌生。作为一种快速起效、药效持久、特异性高的一线抑酸药物,广泛运用于各种抑制胃酸分泌的场合:胃食管反流怎么办?来一支PPI!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办?来一支PPI!手术创伤后怕应激性溃疡怎么办?来一支PPI!冠心病做了支架并抗凝,怕药物性溃疡怎么办?来一支PPI!

正因为PPIs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因此只要是会出现应激性溃疡等其他消化道溃疡的可能,就会预防性地使用PPIs,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全世界都开始滥用PPIs。文献显示,全球有25%~70%的接受PPIs治疗患者不具备PPIs适应证,超疗程使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好药也有三分毒

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好药,PPIs掀起了一场革命,它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我们老祖宗总说“是药三分毒。”这是永恒的真理。PPIs也存在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对医生来说都很棘手,对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来说是更大的打击,甚至是致命的。

1.肺部感染:

由于PPIs的药理作用,抑制了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加了肺炎的几率,而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ICU中经常见到原发病已经治愈,却没能度过感染关的老年死者。

2.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

艰难梭菌本来就是寄生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属于机会性致病菌。主要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的患者。CDAD是一种发生于结肠粘膜的急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是医源性腹泻的最主要的种类没有之一。这类腹泻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脓毒性休克等。笔者以前在临床就见过因为CDAD被活活泻死的病人。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本来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艰难梭菌出现了耐药性,而最近的研究显示,PPIs的滥用会提升CDAD的发病风险,简直是雪上加霜。

3.慢性肾脏病(CKD):

CKD的患者需要终身监测和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尤其是MODS患者来说,一旦发生肾脏问题,预后将大打折扣。

在年的美国肾脏病学会“肾脏周”活动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将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显示,PPIs使用者比非使用者罹患CKD的风险高20%~50%。而来自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另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近26%的CKD患者接受过PPIs治疗。

4.心脑血管事件:

早在年9月,欧盟药物评审委员会(EMEA)发布公告,PPIs(尤其是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与氯吡格雷等抗凝药联用,因为都通过细胞色素P代谢从而降低两种药物的药效,有增加再梗塞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虽然我国《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对此有所阐述,但现在临床上PPIs与氯吡格雷联用的情况仍旧随处可见。

5.其他不良反应:

也有文献报道低镁血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不良反应。在FDA审查的病例中,约25%使用PPIs的患者单纯通过补镁并不能改善低镁血症。而PPIs导致骨折的相关性问题仍在激烈讨论中。

PPIs滥用亟需遏制

PPIs的滥用是全球性药学问题,PPIs固然是好药,但临床医生和药师们更要用对药,严格根据适应证用药才能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临床上绝大多数滥用PPIs的原因是对药物本身认识不足,盲目用药所致,即使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时也未能发现是药物使用的问题。

同样是年美国危重症医学大会上的那个研究,结果显示PPIs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H2RA,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30天死亡率两个项目。大会建议,应激性溃疡预防性治疗的指征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糜烂性食管炎、机械通气、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胃食管反流病。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预防性治疗应激性溃疡,而遏医院和监督部门的干预。

请您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xe/9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