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为常见病之一,好发于中年人。症状以食欲减退,脘腹钝痛,饭后饱胀与消瘦、贫血、腹泻等为主。选用食疗应以甘温之品为主,使用温中健脾,滋养胃阴,疏肝和胃的药、食材。建中粥人参6克,干姜6克,饴糖15克,粳米60克。将人参、干姜洗净,切碎,与淘净的粳米,熬煮成粥,加入饴糖即成,早晚餐食服。适应于胃脘疼痛,遇冷加剧,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山药红枣粥山药(鲜品)60克,大枣30克,粳米60克,食盐适量。将山药洗净,切成颗粒。加大枣、粳米熬成粥,加入食盐,搅匀即成,日服l~2次。适应于萎缩性胃炎之脾胃虚弱型,症见饮食减少,便溏腹泻,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无力。土豆粥土豆克,粳米60克,食盐适量。熬成粥服食。适应于胃脘隐隐作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等症。银耳粥银耳5克,粳米60克,冰糖15克。将银耳用温水浸泡1小时,洗净,加粳米、冰糖熬煮成粥,早、晚服食。适应于脾胃阴虚之脘腹隐隐灼痛,咽干口燥,大便秘结,以及燥热伤络之咯血、吐血、咳血、便血等症。
腐竹白果炖猪肚是一道男女老少皆宜的暖胃靓汤,很受广东人欢迎。这个汤有温胃散寒、健脾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或虚寒的慢性胃炎、食道炎等消化系统不适患者具有较好的食疗养生作用。
制作方法
准备猪肚一个,约克,瘦肉克,腐竹克浸软,白果约10粒去衣,胡椒粒1汤匙,生姜3片,盐适量,用食用油和盐各一汤匙,再用生粉和盐各一汤匙,分两次把猪肚里外面反复抓洗,每次抓洗后都用水把猪肚反复冲洗干净,直至无异味。再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最后把猪肚、瘦肉、腐竹、白果、生姜放入炖盅,加水适量(约毫升)慢火炖2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猪肚为猪的胃,其味甘、微温,能补虚损、健脾胃,具有治疗虚劳消瘦、脾胃虚、腹泻、尿频或遗尿、小儿疳积等功效。白果性平,味甘、苦、涩,生白果有小毒,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可以治疗哮喘痰嗽、尿频、白带、遗尿等。白胡椒性热,味辛,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的功效,可用于胃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腐竹,是豆制品,甘润绵滑富有营养,含有豆类的营养成分,易为人体所吸收。此汤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的功效。
胃寒症或天气炎热过食生冷瓜果而引起的胃脘不适人群都可以服食此汤。此汤偏温,吃多容易上火,所以阴虚火旺、实热者不宜服用。此外,生白果有小毒,不可生食,应熟吃。炒熟后毒性虽降低,但也不可一次食用过多。
实践发现,治疗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一般取穴较多,如内关、足三里、中脘等。但唯取阳陵泉穴或承浆穴见较快,疗效高。一般在30秒~1分钟,症状即可缓解,患者顿感轻松。
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是由于贲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幽门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食道,刺激黏膜引起的炎症。主症为胃脘、胸骨后烧灼性疼痛不适,吐酸、吞酸,胃脘胀满,呃逆反酸。本病常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并存,也可单独存在。属于中医反胃、吐酸、胃脘痛等范畴。
中医认为胃与脾相表里,食道下连胃,脾胃功能与肝疏泄相关。因此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本病与饮食不节,思虑伤脾,气怒伤肝,烟酒刺激,脾胃运化失调,胃气上逆有关。
辨证要点
1.肝胃不和胃脘、两肋胀满,嗳气反酸,胃脘或食道热灼感,心烦易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
2.阴虚胃热口干口苦,心烦易躁,口腔异味,胸脘胀满,热灼感时时发作,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3.瘀滞化热嗳气嘈杂,胃脘胀痛,口腔异味,饭后热灼感,隐痛不适,舌质淡红,脉细数。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疏肝理气,降逆和胃,除湿化痰,制酸止痛。
2.以肝胆经、任脉等经络取穴为主。第一穴:阳陵泉穴,适于肝胃不和证型。第二穴:承浆穴,适于阴虚胃热、瘀滞化热证型。用毫针治疗。
操作方法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证兼具,用平补平泻法。根据病情,灵活取施。
阳陵泉穴令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找准穴位,常规皮肤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阳陵泉穴,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泻法治疗。使患者局部出现酸、胀、麻重感,向下扩散。留针30~40分钟,期间,每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承浆穴令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找准穴位,常规皮肤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治疗。虚证,用补法捻转治疗。留针30~40分钟,期间,每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病案举例
验案1呃逆(肝胃不和)
侯某,女,76岁,工人,8年4月10初诊。患者诉烧心,反酸反复发作4~5年,加重1天。4、5年来,每因着急、生气,饮食不节,药物刺激等,诱发烧心反酸,重时,胸骨后至咽部,热灼感,呃气反酸,胸脘胀满,口干口苦,心烦意乱。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食管炎。21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