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三连一下,欢度五一劳动节~

(一)中枢性呕吐

1.颅压增高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脑炎、脑膜炎等,均可引起颅压增高而发生呕吐。呕吐呈喷射性而且可相当严重。多不伴有恶心,但有剧烈头痛。呕吐与饮食无关。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刺激这种呕吐常伴有明显的恶心。见于代谢障碍如酮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钠、低血氯、尿毒症。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早期妊娠。药物作用于此区亦可产生恶心、呕吐。

3.脑血管运动障碍如偏头痛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

4.第Ⅷ颅神经疾病临床常见者如梅尼埃病(Meniere)、迷路炎、晕车、晕船等,多伴有眩晕,呕吐较重,亦可为喷射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若累及前庭神经核时,均可发生眩晕及呕吐。

5.神经性呕吐其特点为病程较久,多见于青年女性,反复发作,饭后发生多次小量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常不伴有恶心,呕吐不费力,多有神经精神症状,呕吐的发生或加重与精神及情绪因素有关。虽有较频繁的呕吐但体重无明显的改变。

(二)反射性呕吐

1.腹部器官疾病

(1)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胃炎可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上腹痛或不适,呕吐后腹痛可缓解。如同时有腹泻则称为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恶心多见,虽可有呕吐但不重。幽门梗阻时,呕吐重,呕吐物量大,有隔夜食物及酸臭味,不混有胆汁。

(2)肠道疾病: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皆可引起轻度的恶心、呕吐。急性阑尾炎最早期的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很易与急性胃炎相混。小肠梗阻可发生严重恶心、呕吐,若梗阻的部位在小肠上部,呕吐发生早而且呕吐物量大并混有胆汁。梗阻在小肠下部,因部分肠内容物已在小肠上段吸收,故呕吐物量小但可有粪臭。

(3)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皆可引起恶心、呕吐,但不严重。有明显的右上腹痛,并可发生黄疸及发热。

(4)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恶心、呕吐可为顽固性症状,同时可伴有黄疸。

(5)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时,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严重上腹痛。可有发热、黄疸及休克现象。

(6)腹膜疾病:急性腹膜炎时,可出现较重的恶心、呕吐,并有严重的全腹痛。

(7)尿路结石:肾绞痛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

(8)妇科疾病: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可发生恶心、呕吐,但主要为腹痛。

2.胸部器官疾病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恶心、呕吐,且有时较顽固。

3.头部器官疾病如闭角型青光眼,由于眼压突然升高,经三叉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恶心、呕吐。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xe/8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