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者小伙伴中,胃不好的,似乎不少,我也是!
年夏天因为急性胃炎,住了两周院,当时没留下记录和总结。
前几天晚上,又一次发作,还蛮严重的,从半夜3点到5点,一直疼痛呕吐,最后连药也吐了,身体由出汗转为发凉,实在撑不住,叫了急救。
这次急性胃炎发作的导火索是,晚餐吃了一条罐装的小鱼。但从两次急性胃炎发作的经历看,食物只是导火索,情绪才是罪魁祸首。
年那次,是经历了一个深圳长辈的恶性死亡事件,悲伤加劳累导致。这一次,是因为最近压力真的很大,当然身体也累。
所以,来势汹汹的疾病,都是有原因的,心情不好、压力大、劳累……而深陷在情绪和压力中时,人又是“麻木”的,感知力不足。
好在,第二天一早,疼痛呕吐都缓解了,医生让我出院了,但这几天,身体依然软绵绵没力气,浑身肌肉也隐隐酸痛。我放下了许多工作,每天熬白粥喝,休养生息,精力恢复得很快。
我在年就反复写过,每个人的身体像一部程序,都有相应的bug或薄弱环节,对应容易发生相应的疾病。
如果说青少年期间,我们的人生处于自动驾驶状态,那么半生已过,经过与身体的反复过招,我们多多少少已经发现了自己的bug。
一方面,我越来越发现,人很难摆脱家族遗传的基因,比如我爸有慢性咽炎,我也有;我爸胃不好,我也不好。
另一方面,我越来越发现,生活环境和性格,造就了容易发生某类疾病。
比如早年性格隐忍压抑又好强,造就了甲亢的因(家族中没有人有甲亢史)。
比如这几年,工作负荷重,生活中突发的事件多,发作了两次严重的急性胃炎。以前胃不好,只是不舒服,消化不好,偶尔隐痛就过去了。
吃、睡、情绪、环境,这几个大方面始终是健康的基石。
用药管一时,基础面管长久。
用药的同时,调整基础面,事半功倍。
此时,广东又是湿热的桑拿天,每天高温之下一阵暴雨,傍晚凉爽的空气中湿漉漉的,这种天时下,湿气缠身,脾胃虚弱,油腻、生冷的食物对胃都不友好,所以广东人才喜欢煲汤、熬粥,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当地的水土气候是密不可分的。我最近都不吃水果,未来两周的饮食也计划以汤和粥为主。
这里要提醒大家,你们的日常饮食习惯,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水土气候季节适当调整哈,顺天应时,才是真正的保养之道。
希望我们都各自好好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平顺健康。
祝夏安!
相关推荐:
过日子、生活系统、疾病源头
封面图:我妈院子里的雨后玫瑰
半缕清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