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龙神龙山上挖甘草散文

年第期(总第期)

神龙山上挖甘草(散文)

王 龙

  神龙山,是陕西长武县境内的一座神山,当地人习惯叫她神疙瘩山,势如黄土高坡俊美脸蛋上长出的一个小疙瘩。春夏季节百花环绕、戎装碧绿装扮着威严的身体,让山体着眼的美丽;秋冬瓜果丰硕、泾河的水流淌滋养着万物生灵,赋予着生命的气息。丰韵凸起的肚子里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碧绿的衣装下包裹着珍贵的中草药(甘草、柴胡),山的外侧有两条特别显著的沟壑,像是人为标注的标记,深深的印在她的躯体之上。

我们的童年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上神龙山,妄作男子汉。记忆犹新的还是儿时爬上神龙山挖甘草的情景。年的暑假,利用年休假的机会,回到了陕西长武的老家,看到昔日的小学校已经建成了村里的广场,走到了田间地头,遥望那座神山依然肃立在西北方向。夕阳西下,云彩挥舞离别,鸟儿山谷高唱,空气中散发着草木的清香,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那个童年时代。那是过了端午节不久,气温开始上升,在一所不足半亩地的校园里,横竖座落着五六间教室,校园的空地就是操场,课间每个孩子手里拖着用输液瓶、罐头瓶做成水壶,用输液带做成吸管,“滋滋”的吸着水壶里的汽水饮料。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根本没有什么饮料,自主研发将食用色素和糖精或白糖配成的五颜六色的汽水,这可能是平日里喝的最甜美的饮品,也是现在为人父母最怀念的童年趣事之一。“咣当、咣当、咣当”的下课铃声响起,头发花白的老师用笨重的铁锤敲打着用推土机履带做成的“电铃”,这也是大家公认的警示声,声音粗笨,远处听见就像撞钟的声音,敲一声就嗡嗡嗡的环绕不断。放学列队唱歌似乎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在老师一声口令之下,不足50人的小学校,大家整齐列队,高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刚迈出校门,整齐的队伍就散开了,大家四处飞窜着往家跑。高年级的边跑边把半袖脱下来顶在头上,绑成头巾的样子,手里掰根树枝,左右砍杀充当武林大侠;幼小的家伙用书纸叠成的盒子枪,你追我赶的“啪啪”打仗。上小学的时候大家都感到苦闷,盼着早点放学回家,可是放学了都不想回家。“跑慢点,摔着了”说话间,一位赶着羊群的中年人出现在大伙眼前,对于羊群没有什么好奇,继续的追逐打闹。“阳阳,不要跑了,看我给你拿的啥好东西”,说话的人是阳阳的爸爸,他手里拿着皮鞭,不时用皮鞭摔出清脆的声音,背后斜挎着两三根褐红色的树根。听到有好东西,大家也随即凑了过去。“这是啥啊”几个人异口同声的发出声音,阳阳爸爸开始卖弄着给大家讲:这是稀奇的东西,是从一个神山上请的,我会变魔术,让你瓶里的水变的甜甜的。大家都有些疑惑,都想知道究竟有多神奇,面对树根变甜水,谁也不相信,从伙伴书包里找了半瓶白开水,只见他把树根掰断了寸许长,塞进了瓶子内,左右摇晃几下,水的颜色开始变黄了。打开瓶盖,让每个人尝了一小口,“哇,太神奇了,这是啥树根啊?”我们迫不及待的追问。阳阳爸回答道:这是甘草,是我从神疙瘩山挖的。看到他手里拿的甘草,皮为褐红色薄薄的一层皮,里面的瓤呈黄色,闻着有些发甜,嘴馋的小朋友已经大嘬一口,撒腿就跑。后面的小朋友也是学着每人抢着咬一口甘草,边跑边嚼,再喝自己瓶子里的水已经寡淡无味。究竟是什么珍宝,我们几个要一探究竟。回到家急匆匆的吃了饭,躺在炕上左右翻滚,嘴里还回味着那股味道,吃了碗臊子面也没盖的住。刚眯了一会,门口已经传来了“上学嘞,上学嘞”的叫喊声,想询问父母,话到嘴边,就被门口的声音勾引走了。家门口已经等侯着四五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刚走到一起,我先发生询问“你们谁问了”,旁边相跟的亚博说道“没来的及就睡着了”,“你呢?”继续问道金峰,他回答也是“我也没”。都有些失望,但是都想知道在哪能搞到这好东西。“我有个提议不知行不行”金峰向来都是给大家出好点子的,把几个人往一起围了围,他轻声说道“大家每天都在买色素和糖精冲水,不如搞点稀罕的东西做做小本生意”,他的话似乎很有道理,意见统一后,各自寻找发财的门路。村里的小学是个初级小学,最高班级是四年级,我们几个当然也是学校里的大学生,有什么新鲜事,都想探个究竟,怀揣着梦想到了学校,正好轮值打扫卫生,拿着扫把在校园的犄角旮旯卖力的打扫,心里装的还是挖甘草卖钱的事。“出车”“当头炮”“不行,不行,举旗不悔”只听得墙外传来了争吵声,这样的声音在我们上学期间是家常便饭,因为学校的围墙外就是村里有名的“人事台”,说白了就是村里男同志农闲时节聚集的地方,在这里谈天说地、说东扯西、抽烟下棋,最放松和欢快的事都在这里发生。“咱们出去问问大人们,他们肯定知道”,好主意一出,几个人趁着校园里没老师,推开虚掩的大木门,窜出校门,看到两个人因为下棋争吵的面红耳赤,不远的地方围坐着几位老人,然群里少不了我的爷爷和我的六太爷爷,只见六太爷爷胡子花白,坐在马扎上,嘴里嘬一口旱烟袋,咳嗽两声,继续给大家讲述着天南海北的故事。围观的人多了,他越讲越精神,连装烟锅都顾不上,顺手就把烟锅递给我们,入神的听着他讲故事,他是村里为数不多走过天南海北的老人,在村里的威望和辈分极高。“你几个怂娃不上学,在这听啥呢”声音从背后传来,回头一看正是刚才下棋急眼的两个人,他们因为下棋争吵散了摊,我们并没有理会,继续听着从六太爷爷口中讲述的故事。“你快问啊”“你来问”因为打扫卫生的任务还没结束,大家显得有些着急,相互催促着。看到你掐我,我捏你的场景,六太爷爷似乎看明白我们想问他什么,“你们想知道啥,六太爷今天高兴,给你们讲讲”,听到这里,大家齐声的说出来“那里能挖到甘草?”“神疙瘩山多的很”六太爷没出声,爷爷就随口告诉了我们,只见六太爷爷用眼睛瞪了爷爷一眼,因为辈分原因,爷爷只好不做声,和我们一起听着太爷爷详细讲述神山的故事。原来我们每天站在地头看到的山叫神疙瘩山,又叫神龙山,像是把窝窝头摆放在地面上,上体圆嘟嘟的,山上有两条沟也是有传说的,话说是西藏的喇嘛带着徒弟翻山越岭来到这里寻找唐朝遗失的宝贝,两个人打开机关,进入到宝库,可是眼前只有遍地的小米,其它一无所获,喇嘛失去了信心,随手将手里的小米扔掉,领着徒弟走到了山顶,在阳光的照射下,衣襟上闪闪发光,定睛一看,原来是颗金豆子。顿时恍然大悟,再回过头寻找宝库的入口,宝库好像会旋转,根本找不到了,气急败坏的喇嘛,拿出腰间的利剑朝着山顶就是亮剑,山体被利剑伤及血流不止,导致现在阳面只长草不长树木。神话色彩在耳边不时的流传,喇嘛、金豆子、宝藏、甘草等等的诱惑,几个人已经按捺不住。为了证实神话故事,晚上找了个借口,跑到爷爷家,躺在炕上依偎在爷爷身边,爷爷是名上过朝鲜战场的军人,听他继续给我讲神疙瘩山的故事,内容大致相同。但是迷信也只是个故事,最神奇的是爷爷讲述到她能够化解天灾,将冰雹化成雨水。因为山里面含有丰富的铁矿,每年夏天出现冰雹的时候,四周的庄家都被冰雹损伤,唯独我们村的庄家毫发无损,因为冰雹到了铁矿上层,将冰冷空气融化,这样散落到我们的庄家地里就成雨水了。这么多年冰雹造成的灾害也证实了这一点,村里的庄家地相对是好了很多。正逢周六,说走就走。太阳还没升出地平线,大家已经用书包包裹好白面馍馍,腰里揣着个罐头瓶,肩上扛着一个镢头就出发了。行走在路上,就像是一队赶场的民工,齐声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声音回荡在山间,草丛里隐藏的野鸡也被惊醒,野兔时而横穿而过。一路高歌欢笑,顺着地名叫李家坡的一道陡峭山梁窜到了沟底,山梁的左侧是整片的槐树林,右侧是坍陷整片的断崖,但沟底地势开阔,三股从沟壑里流淌出来的溪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水池,割断了行进的山路,水池边上被羊群踩出的脚印清晰可见,散落着明光锃亮的羊粪豆豆,池水依然清澈,伴随着那股羊膻味夹杂的青草味,大家寻找水面较窄的地方,飞窜而过。因为四季干旱,想找个戏水玩耍的地方,只有跑到沟底用泥土堆积起简易的堤坝,等水汇聚的差不多,争先恐后的都下水嬉戏。眼前的苦难都不算什么。山路越走越窄,脚步显然慢了下来,我们挖甘草的队伍十几个人排成一列,抬头再看山上的庄稼地和房屋已经看不见了,两侧的山体上除了树木,层层的岩石下渗出的水与溪流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坨坨的水池,走了快两个小时,突然眼前的羊肠小道沿着山体一直向上盘旋,和我们的目的地距离甚远。失去了道路就失去了方向。面对第一次长途征程,前面的路走下去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到,眼前又是一道深沟,两腿哆嗦的探出脑袋看着十几米深的水沟,两侧的岩石锋利可见,布满了酸枣树枝,去留已经在心里打转转,但是谁都知道现在退缩会被笑臭的。为了实现目标,还是决定挑战一次。用肩上扛着的镢头开辟出错落的台阶,手拉着手依次走向了深水沟,沙砾在石板上让行走更加困难,水沟的水并不多,淤泥遍布,浅一脚深一脚困难重重,身后伴随的军辉和亚博已他们两个人是队伍中个子最矮的,面对又是爬又是跳有些后悔。“快看,那是什么,黑压压的一片”顺着金峰手指的方向,看到不足门板大的一个水池里,游荡着脑袋有黄豆大小,身长寸许,有尾巴的活物,池水味道有些腥臭,密密麻麻。“哇,没见过,像是蝌蚪吧,二年级的书本上有,小蝌蚪找妈妈”“对对对,它们长大就变成青蛙了”金峰给大家讲解到,因为他是借读的,他的老家生活在河滩边上,当地的学校常年遭水灾,村里的孩子都到亲戚家附近的学校借读,这些东西他已经见怪不怪。听到了是蝌蚪,好奇让疲惫瞬间消失,找了块干净的石板,围坐在一起,从塑料袋里拿出白面馍馍,因为走的着急,馍馍还是冰凉,用水杯在岩石缝里接杯凉水,有的就着小葱、有的沾着辣椒面,一口馍馍一口水,吃的津津有味。简单的休整过后,看看时间,已经行走了两个小时了,艰难阴暗的水沟终于结束,瞬间一块宽阔的草地出现的眼前,树木高大耸立,鲜花多多飘香,蝴蝶飞舞,青草碧悠,不远处的峭壁上“大炼钢铁”字迹清晰可见,脚踩在草地上,“扑哧扑哧”的发出声响,草地盖住了溪流流淌的方向,让原本沾满泥巴的鞋子又一次湿透,粘住了脚掌。太阳已经升过上山头,照耀着潮湿的草地,蒸汽上升浸湿了衣服,脱下外套系在腰间,抬头再看看眼前这座威严的神山,却找不见上山的道路。不远处赶来的羊群冲进了队伍中,和羊倌询问后,又扭头折返了近一里地,看到了一条直通山顶的陡坡,路上没有任何的遮阳物,太阳的照射下,路面的温度有些发烫,掏出水杯,饱饮一口,直冲山顶。刚爬到半山腰,就听到有人喊“这里有货,不少呢”,第一次挖甘草,还不知道长啥样呢,稀罕的拿起他们寻找到的样品,仔细端详,在草丛里对比起来,甘草的杆茎和黄豆的杆茎有些相似,颜色为黑色,上面长着瘪篦的壳子。比对的眼睛都花了,也没认出一颗。看到伙伴们抡起镢头卖力的在地上刨挖,焦急的我跟在他们后面始终下不了手,蹲在地上,扒开草丛挨个辨认,终于看到了目标,一镢头下去,挖出来不足一寸长的根茎,带着土放进嘴里尝了尝,味道好极了。“挖甘草是需要窍门的,得顺着根往下挖,活着找个梯田地,顺着边坡一直挖,这样会越挖越粗,你这挖到明年也挖不下个啥”听了随行的伙伴的告知,我也开始学习挖了起来。此时从山脚下上来的队伍已经不止我们一个,邻村的年轻人似乎都比较钟爱甘草在夏季带来的快乐,每个人的装备都是一样,看到我们在半山腰开挖,他们奔跑着冲向了山顶,像是在抢占地盘。挖了快一个小时,已经筋疲力尽,站在山边上看着山下的村落,熙熙攘攘的住着十几户人家,整齐的麦田围绕着房屋,泾河从眼前流淌而过,就像一条丝带缠绕着麦田,红瓦蓝砖的房顶炊烟升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臊子的味道,饥渴已经涌上,拧开水杯掐了口馍馍塞进了嘴里。看到每个人书包装的一困困的甘草,再看看自己颗粒无收,我决定转移战场,顺着山走了一阵,眼前的景象让我顿时惊慌,只见山体已经被采药的人们挖的千疮百孔,有的人已经把三四米高的地方挖空,大拇指粗壮的甘草颜色深重,悬挂在崖壁上,汗水已经和黄土搅和在一起,泥巴沾满了身体,但是他们好像还不知足。找了一块被人开挖过的地方,找到他们斩断的甘草,抡起镢头就是一阵猛烈的开挖,手掌被打磨出三四个水泡,看到装进书包里的甘草,瞬间感觉疼痛消失。“大家差不多了,就准备休息休息回吧”声音从山的另一侧传过来,再回头看看刚才卖力的青年人已经离开了,四周就剩自己,几座土坟堆显得有些阴森,遍地的蓑草,缠拌着脚腕不能快跑,胆怯的只好一蹦一跳的去寻找小伙伴。每个人书包鼓鼓的,笑容遮盖住了满是泥巴的脸,都有些恋恋不舍,六太爷爷的神话故事又在耳朵边传过。“要不我们上山顶看看吧”我提议,“没啥好看的,赶紧回吧,天不早了”领队的是建博,他是队伍中年龄相对大一点的,好奇心被阻止,有些不甘心,金峰和其他两位伙伴看到这里,决定和我一起上山,队伍分成两队,一队原路回家,一路上山顶探险。通往山顶的道路开始不再顺畅,盘旋在山体的梯田上,转了好几圈,终于到了山顶,山顶的面积足足有好几个足球场大小,布满了酸枣树和荆棘,在山顶上寻找了好几圈,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只有一口干枯的深井,应该是勘探矿藏的探井或者是当时大炼钢铁时开采的口子,扔了块石头下去发出“呜呜”的声响,深不见底,只是站在山顶更加的豁亮、广阔,感觉伸手能够到天。毕竟神话故事只是传说,好奇心被彻底扑灭,沿着艰难的道路,我们也原路返回。走走停停,沿途也多了许多其他的队伍,他们的经验丰富,携带着足够的水和食物,热馍馍用保鲜袋包裹着,在休息中,用石头架起一块薄薄的石板,点着火烤的石板面通红,将携带的鸡蛋打开散在上面,散上点调料,瞬间就成了一片煎鸡蛋,夹在馍馍里,看的都直流口水。那种惬意感让我们羡慕,肚子咕咕的发出声音,加快了脚步,一路上再也没追赶上建博带领的队伍。回到家,顾不得洗漱,掏出书包里的甘草,迫不及待的放在水杯中泡了起来,只见高温的水渐渐变黄,那股香甜扑鼻而来,水温还没降低,已经酌杯见底。夜空中繁星闪闪,月光照射进屋内,一路的煎熬并不感到疲惫,抱着甘草,看着满天繁星,不知过了多久,醒来时已经上午时分。躺在炕上,还是念念不忘神龙山的神奇传说,急匆匆的吃过晌午饭,跑到人事台,小伙伴已经聚集在一起,手里长短不一的拿着甘草,继续听六太爷爷讲述着神龙山的神奇故事。“甘草水也不要多喝,喝多了对身体不好,是药三分毒,它性味甘平,补益心脾、润肺止咳、和中益气、补虚解毒、缓和药性、缓急止痛,但是甘草不宜潮湿存放,必须晒干”这么专业的讲述,那肯定是名扬四周的医生,他是周围几十个自然村医术高超的大夫,个头不高,身材墩壮,说话总是以理服人,听了他的话,神山的传奇故事已经不够吸引我们,“呼啦”四散开跑回家去凉晒甘草。周末在快乐、艰辛的挖甘草中度过,回到学校,看到每个伙伴和同学都携带着玻璃瓶水壶,但是里面的色素水已经换成了甘草水,每个人都在仔细的品尝,不时你抢着喝我一口,我喝你一口。只见金峰和亚博两人,已经将甘草分割成长两寸许,四五根绑扎在一起,斜跨着书包,手里端着一瓶泡好的甘草水,让同学挨个品尝。一边品尝推销,一边已经开始小的两毛一捆、大的五毛一捆叫卖起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年龄也渐渐长大,多次往返于神山之上,挖甘草、摘酸枣、采柴胡,儿时的快乐都穿梭在这条山谷中。对于大自然的神奇景象和一些地里常识也有提高,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眼前的景象历历在目。休假结束后,从老家返回,周末闲暇之余,独自在街上闲转,被一位摆地摊的大爷所吸引,他战战兢兢的铺开地摊布,一排排整齐的摆放着用绳子捆绑的甘草,粗细不一,在和大爷一番询价后,每个捆绑的等级不同,价格也不等。“你尝、你尝,可甜了,刚挖的甜草根”说话间大爷抽出一根递给我,他所说的甜草根正是中草药里的甘草。我撕了一片放进了嘴里,那股甘甜味又一次回荡在口腔里。(在线责编尚书)

作者简介

  王龙,笔名默三千,陕西长武人,就职于山西西山煤电铁路公司。

推荐阅读:

余秋雨|笔墨祭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

高洪波|鸡血石记

池 莉|熬至滴水成珠

张继炼|大漠神韵(系列散文)

廖静仁|调琴师(小说)

张 镭|失独者K先生

李云迪|好人詹尼森

林清玄|生命的意义

曹学林|我与汪国真的一面之缘

天 涯|带一个春天回家

王鸿达|萧红与我的创作

王 菲|生活不让我走更远的路(组诗)

吴世莲|吴世莲抒情诗选

司汉科|甘河,不只是一条河流

嫣 然|草原之恋(外二首)

王卫民|紫薇

庞凌云|四月的纪念

赵晏彪|心灵的家园创作的牧场——评张继炼小说集《遥远的牧场》

刘战峰

手提灯盏的人——作家施秀华印象

潘永翔|天堂之花

许知春

侠骨柔肠慨人生——施秀华散文随笔集《别相信永恒》序

曼 娘|茶水依依

董 谦|漫步北国温泉

王春阳

文人的大写——读施秀华的散文集《生命的滋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et/9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