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表现:起病急,胃部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肠道方面表现为肚脐周围或肚脐下的疼痛;排便,一般是稀便,一天可能有数次;全身症状,如发烧、全身不适。急性肠胃炎常见的原因为饮食不洁和胃肠型病毒性感冒。
1.病原体感染
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2.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典型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腹胀等。
常见症状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
其他症状
可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眬,甚至昏迷。
常用检查
便常规检查、致病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诊断依据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休息、补液、止吐、解痉,止泻等。
治疗方针
卧床休息,补充体液的丢失。对症止吐、解痉,止泻。必要时给予敏感抗生素。
一般治疗
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
药物治疗
1.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解痉药:如颠茄,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1日2~3次。
2.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但应防止滥用。
其他治疗
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
对于大多数无其它疾病的成年人,保证休息且没有明显恶心呕吐的情况下,可以进流质和半流质的饮食,同时服用助消化药和益生菌,补充肠道的正常的细菌。
日常护理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就餐自备碗筷或使用一次性餐具;隔夜食物要充分加热煮沸后再吃;厨房所用的砧板要生、熟分开,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不吃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吃刺激性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病死的牲畜和家禽;不喝生水;应食用煮烧熟烂的饭菜,尤其是水产品、肉类,一定要煮熟烧烂。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饮食调理
多喝水,最好是淡盐水,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总的原则是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低油脂的食物。急性腹泻伴有呕吐的,如急性胃肠炎,应禁食一天。病情较轻者可以吃流汁、半流汁食物,如米汤、稀饭、面条,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其他注意
加强锻炼,注意保暖:夏秋季节天气变化严重,大家一定要适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进入秋季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暖,休息时盖好被子。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