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教授年首次在瑞士伯尔尼讲座

郝万山教授年9月首次在瑞士伯尔尼讲座

少阳病证治和柴胡剂的临床应用第二部分

田力主持

瑞士田氏中央研究院联手Dr.Noyer中医实验室

郝万山教授在瑞士伯尔尼首次中医讲座

第二部分提纲

五、三经同治的柴胡桂枝汤

1、组成和方义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用量的1/2相合。功效:和解少阳,畅达气机,祛风活络,调和营卫。

2、仲景用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

汉?郑玄注《周礼》:烦,犹剧也。

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痛,(脉)阳微阴濇而长者,为欲愈。

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临床用桂枝汤治疗痹证

基础方:桂枝10克炒白芍30克赤芍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

陈旧性疼痛加丹参30莪术10生牡蛎30;腰以上疼痛加鸡血藤30;颈部疼痛加葛根20;下肢痛加桑枝30川牛膝10;凡舌质淡、暗皆可以使用,舌上有瘀斑更适合,舌红,加胡黄连(或马尾连)10克。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配合白虎汤。

3、现代用柴胡桂枝汤

①外感病:太阳、少阳、太阴中风同病

②肝胆病伴见四肢关节烦疼

③痹证伴肝气郁结

④神经症(周身串疼疼无定处)、精神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起床综合症、不安腿综合征、儿童多动症

⑤脂膜炎:皮肤泛红,皮下结节,急性发作见发热,怕冷,乏力。

⑥多种心身性疾病

六、出奇制胜的大柴胡汤

1、组成和方义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和解少阳,清泻里实。

2、仲景用大柴胡汤

(1)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2)少阳胆腑热实证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发热,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条: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死,利止者愈。

少阳病原本有喜呕和心下支结。呕多是喜呕的加重;心下急、心中痞硬、心下满痛是心下支结的发展。病位没有离开少阳,是少阳郁热伤津化燥,邪热和胆腑精汁相结的热实证。即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急性发作、急性胰腺炎。

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证为少阳胆腑热实证下伤少阴之阴。)

《可下病篇》: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

关于郁郁微烦的病机:少阳病有心烦,是胆腑郁热循经上扰心神所致,当胆腑郁热和胆腑精汁相结成实,其热便内收、内敛、内聚,上扰心神的症状反而减轻。

(3)治病后余邪未尽,脉沉者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可下篇》: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3、现代用大柴胡汤

①胆囊炎、胆结石: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郁金治胆石症急性发作。②胰腺炎:医院清胰汤:柴胡黄芩白芍大黄黄连木香元胡芒硝③急性肝炎:加茵陈等。④急性阑尾炎:加冬瓜子、桃仁等。⑤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不可用)⑥其它:流感、肺炎、高血压、急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热厥里热已经成实者。

七、木土同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1、组成和方义

柴胡黄芩桂枝甘草干姜瓜蒌根 牡蛎。煮后去滓再煎

  和少阳,畅气机,助心脾,生津液,散结聚。适用于胁痛、口干、便溏

2、仲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3、现代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①慢性肝病。②糖尿病。③慢性结肠炎。④乳腺增生。⑤肋软骨炎。⑥发热性疾病:感冒发热兼心脾阳虚;疟疾寒多热少;热入血室寒热交作如疟。⑦胸膜炎。⑧胆囊炎

八、心胆同治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组成和方义

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龙骨牡蛎铅丹桂枝茯苓大黄

和少阳,畅三焦,利膀胱,泻阳明,镇心胆、安神志

2、仲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3、现代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①小儿外感②精神疾病(躁狂症、惊恐发作、精分症)③围绝经期前后诸症及内分泌失调所致精神不宁。④高血压病。⑤美尼尔综合征、眩晕。

(未完)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汗则(言严)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

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以吐、下,发汗,温针,(言严)语,柴胡汤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柴胡汤不中与也。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汤。(方见前)

伤寒四五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为欲已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weiyan.com/wyjx/7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